走進位于朝陽市喀左縣經濟開發區的通美晶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仔細地包裝著剛剛生產出來的晶體反應容器,準備發往全國各地。“你別看這個企業位于經濟開發區,卻讓百十里外的尤杖子鄉老百姓受益不少呢。”尤杖子鄉黨委書記劉斌告訴記者。
作為位置偏遠、資源匱乏的傳統農業鄉,尤杖子鄉經濟總量多年在全縣排名靠后。可現如今,通過成功引進兩個總投資6.5億元的大項目落戶開發區,按照“飛地經濟”政策及縣鄉財政“分灶吃飯”要求,縣財政返還稅收可達2992萬元,是該鄉2017年財政收入的10多倍,對于尤杖子這樣的農業小鄉來說,這些資金成為推動鄉鎮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之一。
“咱們鄉雖然引進了項目,可位置偏,交通不便,配套也跟不上。可在開發區,不僅產業集聚度高,政府更是給了十足的優惠政策,而且通過稅收返還,鄉里更是收益頗豐。”劉斌說。
朝陽市地處遼寧西部,是全省經濟后發地區。2018年,朝陽市制定了《加快推進“飛地經濟”發展的意見》,同時結合鄉村振興制定《朝陽市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飛地經濟”規劃》。通過創新財稅分配政策,朝陽市將鄉鎮向園區引進的項目建設期間及投產后10年內形成的稅收全部返給引資鄉鎮,10年后鄉鎮與項目所在園區按5∶5比例分配,充分調動鄉鎮抓發展、抓項目的積極性。
“飛地經濟解決了鄉鎮有資源無產業、有項目無土地的問題,并實現縣域經濟、園區建設和鄉村振興互融互通,進一步激發了鄉鎮發展活力與動力。這不僅有利于促進鄉村振興、帶動基層脫貧,更使各經濟開發區擴大就業,實現產業聚集,推動朝陽振興發展。”朝陽市發改委主任曹志綱說。據統計,截至目前,朝陽全市累計落地開工“飛地項目”295個,朝陽全市鄉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79億元,同比增加0.8億元,同比增長15.9%。
(劉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