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9項激發文化、旅游消費潛力的政策舉措。
《意見》指出,欲從供需兩端發力,不斷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努力使我國文化和旅游消費設施更加完善,消費結構更加合理,消費環境更加優化,文化和旅游產品、服務供給更加豐富。推動全國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費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
聯儲證券溫州營業部總經理胡曉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就主要核心問題如惠民措施、旅游便捷、環境等都提出要求,對提高旅游產品供給、大力發展夜間經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啟動內需的重要舉措。“從上市公司角度來看,旅游及旅游服務類上市公司數量不多,估值處于歷史中位,規模有待提高。《意見》的發布,有助于旅游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我國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人造景觀還有待挖掘,鄉村游、休閑游尚未形成品牌,海島游目的地除海南外,基礎設施有待提高。從現有旅游景區來看,景區門票過高、景區內物價虛高,也是重要的制約因素。”胡曉輝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意見》提出,繼續推動國有景區門票降價。各地可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景區門票減免、景區淡季免費開放、演出門票打折等政策,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鼓勵發行文化和旅游消費聯名銀行卡并給予特惠商戶折扣、消費分期等用戶權益。同時,《意見》提出,應當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單位與職工結合工作安排和個人需要分段靈活安排帶薪休假、錯峰休假。
夜間文旅經濟方面,鼓勵有條件的旅游景區在保證安全、避免擾民的情況下開展夜間游覽服務。豐富夜間文化演出市場,優化文化和旅游場所的夜間餐飲、購物、演藝等服務,鼓勵建設24小時書店。到2022年,建設200個以上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夜間文旅消費規模持續擴大。
“夜間經濟是滿足人們多元化生活需求的一類經濟形態,在時間上延伸了消費的鏈條,能夠豐富人們的休閑娛樂生活,挖掘人們在假期之外、工作之余的消費潛力;在空間上拓寬了消費群體,滿足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群體的需求。”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營商環境中心主任劉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