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游客在楊峪村藍莓基地里采摘藍莓。(資料片)
|
高標準規劃田園綜合體
夏末秋初,記者走進淄博市博山區博山鎮五老峪村,沿著石磨盤鋪就的小路,撥開重重蘆葦蕩,優美的山村風景映入眼簾,山巒翠綠,荷花盛開,生機勃勃。這里正在加快推進“農業+文創+旅游+養老”的田園綜合體發展新模式,聚力打造集生態、綠色、文化、休閑于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升級版”。
項目建設之初,為實現高標準規劃設計,博山鎮先后聘請國內各方面知名專家20余人到現場考察調研分析,結合市區以及博山鎮城鄉規劃,根據項目區域內農村經濟狀況、地域特色、民俗風情、文化傳承和歷史脈絡,按照全域旅游的發展理念,將農業農村的田園風光、農耕文明與自然景觀等資源有機結合,對全鎮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進行5至10年的總體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整個項目分成綜合服務區、田園社區、耕讀研學體驗區、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帶動區、休閑康養度假區、田園農旅創新區等六大功能片區。
目前博山鎮已協調流轉周邊9個村土地、山林1.2萬余畝,先后投入資金4600萬元,打造修復1萬余畝的山林、土地,種植白皮松、黑松、板栗、月季、桑葚等經濟和觀賞植物300余萬株,綠化荒山、退耕還林1200多畝,重點打造水鄉竹海景觀。項目核心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新增蓄水量30萬立方米,山體植被覆蓋率達到99%。與此同時,淄博市五仙勝景森林公園、淄博市林下經濟示范基地、齊魯醫藥學院學生實踐基地、山東省板栗示范園項目先后落地,極大改善了當地發展環境,為淄河源田園綜合體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
以企帶村 連片發展
博山鎮堅持將田園綜合體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積極探索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建設,著力打造“富硒高效農業鎮、休閑康養旅游鎮、和諧幸福新城鎮”。國有獨資的淄博淄源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則是整個項目的“龍頭”。
“公司于2016年成立,主要承接旅游資源整合開發運營、訂單農業、旅游接待、電商銷售等經營業務。”淄博淄源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孫兆杰介紹,配齊配強工作人員,建立健全公司制度,開展獨立運營。
“博山鎮的榛子、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眾多,我們申報注冊了‘淄河源’地區公共商標,授權和監督鎮內有關單位合理使用商標,嚴格控制產品質量,逐步樹立和打造知名品牌。”孫兆杰說。
目前博山鎮以五老峪村為核心,輻射周邊12個村,進而帶動博山鎮其他村莊,構建起“1+12+N”的“以企帶村”淄河源田園綜合體項目發展格局,同時促進周邊榛子、元寶楓、中草藥、獼猴桃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
項目推進中,博山鎮堅持項目建設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將農戶和區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多措并舉,推動全鎮脫貧攻堅落實落地。其中,山東金潤三水源文化發展公司旅游項目與博山鎮政府簽訂了扶貧資金使用協議,采用分紅模式,向鎮政府支付項目收益,用于幫扶14個非貧困村的貧困人口,并優先承包困難戶、貧困戶的山林土地,安排貧困人口務工就業。截至2018年底,公司僅雇用當地勞動力和機械設備的支出累計達到2940余萬元,成為幫助周邊貧困戶穩定脫貧的主要就業場所。
多彩項目點綴山區
8月7日,七夕節當天,位于五老峪村的山東三水源生態旅游度假區舉行了試營業暨相思紅豆節啟動儀式。活動中,77對情侶佳人漫步三水源、情定七夕節,分別種下了一株屬于自己的紅豆杉。自此,博山鎮又多了一個農業文化旅游項目。
除了“金潤·三水源”市級文旅重點項目,博山鎮還正著手推進“魯中生態谷”項目,力爭在馬家溝片區舊村改造及民宿建設、傳統水果品種改良、水果交易市場建設方面有所突破;推動“紅薯小鎮”建設項目落地開工,重點是進一步完善項目策劃,引進專門投資運營公司,對該村的傳統古村落、旱地梯田進行有序開發,對特色紅薯進行深加工,打造獨具魅力的“紅薯小鎮”;推動上瓦泉、朱南旅游特色村升級發展,其中上瓦泉村在采摘游基礎上大力發展民俗風情游和鄉村度假游,朱南村重點鞏固杏園觀光采摘、民宿特色的同時,進一步發展國學體驗、中醫藥研學旅游等。此外,博山鎮正積極挖掘各村特色旅游資源,劉家臺“博山小延安”紅色文化基地,邀兔、郭東、五福峪省級古村落民俗風情旅游基地,張家臺優質鍶氡礦泉水養生基地,上莊村合作式養老基地等,實施雙招雙引,搶占開發先機。
依托豐富的農文旅項目,博山鎮開展了一系列多彩節慶活動:創新鄉村旅游節會舉辦的模式,繼續舉辦草莓采摘季、藍莓采摘季、杏花節、“果王擂臺賽”、獼猴桃節等活動;利用好元宵節、農民豐收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時機,以發掘和推介鄉土文化傳統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為主要內容,全面宣傳旅游優勢資源。多措并舉促進博山鎮旅游高潮迭起、淡季不淡。
(記者/楊淑棟 馬景陽 通訊員/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