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補鄉村振興人才短板
“看不出來,這些讀書出來的娃娃‘不得了’,才來一年多,就把村里的旅游搞起了,環境也好了,現在很多城里人都開車來耍,熱鬧得很……”傍晚時分,村上的幾個老人在離家不遠的農家生態文化旅游景區小道上散步“拉家常”,細說著村里的變化。老人口中的“這些娃娃”,就是廣安市岳池縣通過“縣引村用、崗編分離”模式,引進到農村一線,助力鄉村振興的專業技術人才。
2018年10月,四川省廣安市出臺《關于加快推進人才強市建設的若干措施》,涵蓋10項計劃42個政策支持點,“支持部分事業單位實行崗編適度分離和相應政策激勵,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作為措施之一,很“吸睛”。該市把岳池縣作為鄉村振興人才優先發展試驗區,支持和指導其探索實施“縣引村用、崗編分離”,引導各類人才到鄉村建功立業,實現鄉村振興和人才培養“雙贏”。
盤活編制,引才入村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短板也在人才。“用于引才入村的編制從何而來?怎么管理?如何使用?……”在前期調研中,一名長期扎根基層的“老鄉鎮”向調研組同志拋出了一連串讓人“頭疼的問題”。這成了推動改革創新必須首先啃下的“硬骨頭”。
廣安市結合當地實際,經過多方研究給出了解決方案:盤活鄉鎮空閑事業編制資源,面向社會公開考聘鄉村急需緊缺專業人才,直接分配到村工作,重點向深度貧困村和鄉村振興示范區傾斜,實行縣引村用、崗編分離,充分釋放編制紅利,吸引專業人才扎根基層。
“縣引村用”即由縣級層面整合并統籌鄉鎮空閑事業編制,拿出一定職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引進鄉村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直接安排到村工作。“崗編分離”即引進的專業技術人才編制由人才服務中心單列管理、統籌使用,崗位分配到村,納入村干部隊伍統一管理,在村工作5年后可根據工作需要,到相應事業單位工作。2018年以來,岳池縣先后啟動“引才入村”計劃2批次,累計報名人數超過2000人,崗位招錄比最高達23∶1,經公開招聘,目前已引進96名專業技術人才到村工作。
同時,該市出臺《關于在部分行業實行崗位與編制適度分離管理的實施辦法》《貫徹落實〈四川省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十條措施〉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大力實施“小平故里英才計劃”“磐石工程”“雁歸工程”等,廣泛搭建平臺,引導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多維度補齊鄉村振興的人才“短板”。
因村派人,量才器使
“我的編制在白廟鎮廣播電視服務站,因為大學學的播音主持專業,所以被派到鎮上的鄭家村,擔任村上利用產業扶持資金成立的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發揮我的專業特長,負責公司的運營管理和各表演隊伍的組建等,并一直兼任我們農家生態文化旅游景區的講解員……”說起自己目前從事的工作,首批引才入村的專業技術人才、“金牌講解員”林小雯的臉上洋溢著自信。
能不能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選派到最能發揮作用的村上,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事相宜,是推動“縣引村用、崗編分離”模式取得實效的關鍵。
該市堅持把基層需求和人才專業技術特長有機對接,因村派人、量才器使,將引進人才統籌安排到“五類村”工作,包括向深度貧困村派人,選派農林牧漁、經濟金融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聚焦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向集體經濟薄弱村派人,選派農業經濟、財稅金融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幫助引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向文旅發展重點村派人,選派旅游管理、播音主持、文化產業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聚焦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轉型發展等等。
去年底,林小雯在村里組建起了繅絲表演隊、婚俗儀仗隊、插花藝術隊等6支隊伍,利用村上發展鄉村旅游的機遇,吸引了大量游客,增加村民的收入。像林小雯一樣,一大批引進人才的專業特長在人崗相適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發揮,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認可。
嚴管厚愛,聚才筑夢
“不僅要讓專業技術人才引得來、下得去,還要在村上待得住、干得好,期滿后有經驗、有前途,必須做好人才引進‘后半篇文章’,堅持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并重,確保到村工作的人才實干能成才、干好有出路。”廣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長丁湘表示。
在人才管理上,每月初下發重點任務清單,明確人才到村工作任務。統一建立可查詢的電子積分卡,實行季度評比,量化管理,用“加減”分制度倒逼專業技術人才發揮作用。
在人才培育上,組織引進人才赴市外鄉村振興示范基地進行崗前培訓,采取“住在村里、學在田間、論在庭院”現場教學方式,提高崗位適應能力。實施“影子跟崗培養”,明確1名鄉鎮班子成員作為聯系培養人,通過“看、聽、問、思、議”,幫助專業人才迅速進入工作角色。
在人才激勵上,明確崇尚實干的用人導向,對工作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專業技術人才,優先晉升職稱等級,特別優秀的納入鄉鎮黨政領導班子后備干部培養。按照鄉鎮事業單位人員標準確定工資、補貼待遇,落實年度體檢、年度休假等保障措施,讓引進的專業技術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一展身手,在基層深厚沃土中書寫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