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本市要建設90個以上的鄉村振興示范村,20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目前,我們離生態宜居的目標還有多遠?昨天(25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關于本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生態宜居情況的報告。
據《農村生態宜居滿意度測評表》統計,滿意率達86.5%。委員們認為,本市推進農村生態宜居進展良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村與村互學互鑒,但不可盲目攀比
鄉村振興示范村是對鄉村地區加強“錢、地、人”全要素集中供給的一次“破冰之旅”。
“本市于2014年就開始啟動‘美麗鄉村’建設,接著又啟動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都取得了一些成效。”審議中,李富榮委員直言,相較于周邊的蘇浙兩省,本市農村不少地方的生態人居指標,無論是生態環境指標,還是農民住房以及農村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等指標,均已處在相對落后的境地,有的差距還比較大。
此次監督調研發現,一些地區的農民現在還住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自行設計和建造,質量標準很低的老舊房屋內,有的房屋甚至處于危房、半危房狀態,這與上海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極不相稱。
李富榮說,上海首批9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從規劃設計到落地建成,都很“高大上”,有數字智慧型,有宜居康養型,有水岸生態型等,而這些示范村大多是通過注入大量資金精心塑造而成,且原先的基礎條件都相對較好,“本市1577個行政村,如果都是按照巨量投入的建設方式,可能難以復制和推廣。”
在他看來,“示范村”顧名思義應該具有示范輻射帶動效應,是可復制、可推廣的。在示范村選點時,應該考慮選擇不同類型的村莊進行設計改造,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在取得成功的基礎上進行復制和推廣。“村與村可以互學互鑒,但不可盲目攀比,也沒必要千篇一律,更不可一味大拆大建,貪大求洋,現在建盆景很容易,最終成森林就沒那么容易了。”他認為,如果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建設模式不能在其他地區復制和推廣,且誰獲得示范村的資格就誰得益的話,可能會造成新的地區間不平衡,甚至原有的村與村之間發展差距越拉越開,這應引起政府部門足夠重視。
加快補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都離不開美好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如果連河水水質都不達標,“斷頭河”都沒打通,談何生態宜居!
調研發現,部分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不夠徹底,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很多本市河流都是二級、三級的水質,部分河道還是有劣五類。
“要加快補上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崔明華委員提到,目前本市農村地區環境建設,特別是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與城市化地區甚至與周邊兄弟省市的農村地區相比有一定差距。比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雖然這幾年通過持續的努力,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已全國領先,但是仍然有20多萬戶農村家庭的生活污水還沒有實現收集處理,包括一些早期建設的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也急需更新改造。再比如,農村地區生活垃圾收設施和濕垃圾就地就近處理設施這兩年在加快推進,但整體來看設施能力的缺口和設施本身的能級不足比較突出。他建議,社區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針對這些短板定向發力。
孫雷委員舉了個“斷頭河”的例子。本市共有3188條斷頭河,要在2020年之前打通。但是,到目前為止只完成了1621條,尚有近一半受阻。調研發現,主要原因涉及到基本農田的保護,要打通“斷頭河”,有的就要開挖農田,基層積極性不高,但不打通“斷頭河”就難以真正改善水環境。
“山水林天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孫雷建議,市發展改革委、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委、市規劃資源局四個部門聯合起來,組織專門力量,對剩下的1567條斷頭河逐條梳理,對不涉及基本農田的斷頭河要按照原有的時間節點要求抓緊打通,對涉及基本農田的要認真研究,一河一策。“必須要打通的斷頭河就要調整基本農田,調整以后再予以開挖打通,不要讓干活的人被問責。”
財政資金要能“四兩撥千斤”
鄉村振興,繞不開“錢”的因素。怎么加強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的力度?在李鳴委員看來,近年來,上海用于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生態宜居的涉農資金保持了強有力的財力投入,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在進一步提高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率,以更快、更好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宜居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
他談到,現在區級政府拿到的涉農資金,很多大一部分是財政轉移資金,這些轉移資金轉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年度資金來的相對晚,要在年底前用完相對顯得倉促,他建議區級政府進一步強化或明確主體責任,讓計劃安排先于資金。
“過去,我們往往是要拿到錢才能去辦事,這是對的。而在加強鄉村振興戰略的規劃引領下,應該有條件把年度的工作計劃先于年度的資金安排,這樣等到錢來了就可以上手。”李鳴認為,這樣的話,資金即使相對來的晚一點,但是事情辦的并不晚,事情也能夠辦得更好。他認為,在這件事上,上海的區級政府應該要更加主動一些,使得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涉農資金能夠得到更快、更好、更有效的使用。
“鄉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不是割裂的。”李鳴認為,市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區級政府在資金使用上的統籌協調。在他看來,奉賢區、金山區、松江區等這些區是有區劃概念的,但是一條河流、一條大道是跨區域的,尤其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中,鄉村振興還可能會跨出上海的行政區域。比如說一條跨行政區域的道路整治,按照以往,不同的區各自拿出資金按照各自計劃來推進整治,而現在市級政府就有責任加強統籌協調,使得各區在同一事項的資金安排上能夠獲得最明顯、最有效的效應。
“我們希望財政資金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戴柳認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要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撬動社會資本流向農村地區,加強財政金融融合,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創新農業信貸產品等一系列政策,發揮以獎代補的杠桿作用,引導社會和金融資本參與美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