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29日訊 自2016年以來,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旅游旺縣”戰略,將發展全域旅游作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加快脫貧攻堅的總抓手,將旅游和扶貧緊密結合。依托旅游產業的發展,平江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綠富雙贏的新路子,取得豐碩成果,四年來全縣實現旅游脫貧人數3.8萬人。
近日,湖南省第八屆網絡文化節之2019“精準脫貧在三湘”——決戰決勝·全國媒體湖南行媒體團在平江縣參加了采訪調研座談會。會上,平江縣副縣長潘如意介紹了平江發展旅游助力脫貧攻堅的經驗。
“為了破解旅游產業發展面臨的障礙,平江縣在發展機制上進行了一系列創新。”潘如意介紹,平江縣確立了以發展紅色旅游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全域旅游建設的“旅游旺縣”戰略。
“1+6+N”旅游綜合管理體制改革是平江成功的“秘訣”。據介紹,平江縣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統籌協調機構旅游發展委員會,成立了旅游警察中隊、旅游市場質量監督所、旅游執法監察大隊、旅游民事合議庭、旅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及旅游行業黨工委,在發改、交通等10個部門和24個鄉鎮設立專門的旅游發展辦公室,制訂出臺了《關于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決定》、《紅色旅游景區(點)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通過‘1+6+N’旅游綜合管理體制改革,有效解決了行業統領、違法打擊、矛盾調處、環境營造等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形成了群眾參與,黨企聯動,秩序井然,共促共建的良好發展局面。”潘如意說。
建立 “政府主導、企業支持、群眾獲益”的利益聯結機制,實實在在地惠及了貧困戶。在這一機制下,景區企業負責優先吸納貧困戶勞動力就業,收購貧困戶農副產品,貧困戶用宅基地、林地、土地入股,取得經營分紅收入。潘如意介紹:“原來全縣最為貧困的石牛寨鎮大新村,依托石牛寨AAAA景區開發,流轉山林、土地10000余畝,發展酒樓、賓館100余家,安排勞動力就業200多人,有60%以上的農戶添置了小汽車,98%的農戶住進了小洋樓。”
作為“秋收起義”“平江起義”等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平江縣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平江起義舊址、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平江縣委舊址、李六如故居……如何讓這些現有的“舊”資源煥發出新活力,平江縣走上了創新紅色旅游發展之路。
潘如意介紹,依托現有紅色旅游資源,平江縣策劃了“紅軍營重走長征路”、“向彭德懷銅像獻花”、“平江慘案舊址緬懷先烈”、“蘇維埃政府舊址紅歌演唱會”等參觀游覽體驗活動,受到了旅行社和游客的廣泛歡迎,并建立了“平江起義舊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舊址——大別山”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成立了湘贛邊區鄉村振興示范區、湘鄂贛天岳幕阜山全域旅游新區,組建了湘鄂贛旅游扶貧聯盟,推動紅色旅游不斷向前發展。
目前,平江已成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獲評全國十佳生態休閑旅游城市、全國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在這一基礎上,平江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近年來,編制了《平江縣鄉村旅游產業扶貧規劃》,遴選出了石牛寨鎮大新村、加義鎮泊頭村等10個旅游扶貧示范村,計劃整合資金1億元,給予重點支持打造。同時,成立了鄉村民宿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出臺了《鼓勵鄉村民宿發展管理辦法》,投入資金1000萬元,扶持建設了安定橫沖村、長壽鎮國富村、石牛寨鎮普安村等10個鄉村民宿旅游試點。”潘如意說。
平江還注重發展旅游商品。“我縣與阿里巴巴集團成功簽訂湖南首個、全國第二個農村淘寶和智慧縣域戰略合作協議。2017年11月成立旅游商品研發與推廣中心,以‘平江味道’整體包裝和營銷旅游商品。”潘如意說道。
此外,平江縣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編制了《平江縣生態農業與休閑旅游發展規劃》,積極推進以農業為基礎、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村為場所的休閑農業旅游。潘如意說,2018年,平江縣接待農業觀光體驗游客3萬余人次,帶動1000余人口穩定脫貧。
(鄧拓平 劉玉鋒 康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