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學黨委書記白晉湘親切慰問結對貧困戶梁國強一家
深入基層大興扶貧調研之風
近年來,吉首大學開展武陵山片區基層黨建調研、湖南省千村大調查等活動,為貧困病癥把脈。
“在脫貧攻堅的決勝階段,我們吉首大學要重點聚焦深度貧困縣、貧困村的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融合與良性互動,開展多學科交叉的前瞻性研究,加大社會服務的力度和深度,爭取在脫貧攻堅戰中做出更多的實事。”吉首大學黨委書記白晉湘在學校干部會上強調。
為真實了解當前貧困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狀況,發揚典型帶動經驗,吉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連續幾年利用暑期組織師生深入湘、鄂、渝、黔武陵山片區農村調研基層黨建,調查展現出了農村基層黨建引領精準扶貧的豐富多彩的樣本。
學校的《書寫新時代“偉大工程”的華美樂章》系列調研成果,對貧困地區配強領導班子,特別是下決心解決軟弱渙散基層班子助推扶貧發揮了重要價值。
2017年12月7日成立的吉首大學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是湖南省一家深入研究鄉村振興問題、探索鄉村振興湖南模式的研究機構。成立以來,中心在學校黨委指導下開展了三次“千村調研計劃”。調研期間,參與調研實踐的1000余名吉首大學師生,深入湖南省內1000個行政村,對湖南及武陵山片區的農村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空心化等問題進行重點研究,把鮮活的調研論文寫在湖南的鄉村大地上。
2018年5月,在“湖南省鄉村產業發展現狀大調查”成果發布會上,相關部門領導表示,調研成果為進一步了解全省鄉村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產生原因提供了重要參考,對研判實情、制定政策、指導產業發展大有幫助。2018年6月,中心與湖南省文明辦合作,組織開展全省鄉風文明建設“千村萬戶大調查”活動。2019年7月,吉首大學師生再次出發,全面了解湖南省農村空心化現狀,以解決人口空心化為核心,從實地調研成果推動區域內的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培育人才增強鄉村脫貧內生動力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吉首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廖志坤認為,扶貧路上,吉首大學要發揮學校的教育優勢,培訓農民致富帶頭人,徹底阻斷村寨貧困的代際傳遞。
古丈縣山棗鄉九年制學校是學校工會的扶貧點。在五年的對口支援里,這所辦在邊遠苗族聚居區的學校發生了很大變化。
學校不僅僅做好了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建設幫扶,更是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在學生成長與心理健康輔導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山棗鄉九年制學校大部分學生家長常年在外務工,長期缺少父母關愛造成了一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校深入開展學生家訪,了解學生心理動態,制定心理健康輔導計劃,進行心理疏導,培養留守兒童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幾年下來,孩子們的成績不但好了起來,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云上學堂”是吉首大學暑期支教的品牌活動。近年來,學校在湘西州吉首市聯團村、湘西州保靖縣新碼村、銅仁市江口縣梵瑞社區等地定期組織師生志愿者開展“云上學堂”等教學活動。“云上學堂”開設了數學、語文、英語、音樂、舞蹈、美術、自然科學、素質拓展等課程。每次開班,現場總會被報名的孩子們圍得水泄不通。
2017年7月,湘西州吉首市聯團村發生了一件大事,兩位苗族姑娘先后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成為了該村第一批大學生。與此同時,村中所有在讀學生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后基本都升入了高中或職業院校就讀,學生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的狀況得到改善。這背后離不開吉首大學“云上學堂”“周末功課輔導”“駐村工作隊教育走訪”等活動的支撐。
對農民進行素質培訓,也是教育扶貧的重要內容。吉首大學通過“全國連片特困區扶貧干部及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和“貧困村村民素質提升工程”,開拓了村民們的眼界,提升了他們致富的信心,培養了一批帶民致富的“領頭雁”。
今年,吉首大學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順利通過國家核查驗收,并正式開展體育學博士研究生招生培養和學位授予工作。吉首大學不斷為貧困地區培養人才而持續努力。
協同創新形成特色扶貧研究成果
吉首大學與中山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高校進行協同合作,發揮省校級平臺的集群效應研究創新,產出了一系列多學科融合的學術成果,探索老百姓致富的有效途徑。
學校形成了“武陵山片區扶貧與發展”湖南省普通高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民族地區扶貧與發展”湖南省特色專業智庫、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吉首大學院士工作站(連片特困區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方向)、武陵山區區域發展研究院、武陵山區扶貧開發研究中心、湖南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吉首大學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吉首大學中國鄉村旅游研究院等省校級平臺互為支撐、集群發展的良好態勢。各個研究平臺各有側重,相互配合,形成了系統性的研究方向,以及從扶貧研究到社會服務較為完整的研究鏈條,形成了具有吉首大學特色的扶貧研究成果。
學校研究團隊近幾年出版了藍皮書《中國連片特困區發展報告》系列、生態扶貧系列叢書、鄉村旅游系列研究叢書和《連片特困區統籌發展與多維減貧研究》等40余部學術專著。其中,鄉村旅游研究叢書是一部系統研究鄉村旅游的叢書。團隊在權威刊物發表相關論文20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被相關刊物轉載。
2013年以來,學校與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社科文獻出版社三次在北京發布藍皮書《中國連片特困區發展報告》。已出版的3部藍皮書全部進入藍皮書綜合評價分類排名TOP10,成為了湖南省頗具全國影響力的藍皮書之一。
在理論構建方面,學校構建了多學科對話的連片特困區多維減貧與自我發展能力構建體系、“人業地”綜合減貧分析范式,創新了生態扶貧理論與方法。這些成果得到了業內專家的廣泛認可,在湖南省、西南地區乃至全國都有較大的影響力。
2016年,白晉湘教授在第七屆湖南省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專場報告會上,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提出了如何把握好扶貧工作的“五精準”,該報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產業指導助力民族地區走向振興
做好理論研究到產業發展的轉換,是教育扶貧落到實處的關鍵步驟。近年來,吉首大學通過駐村扶貧、產業指導等方式,直接助力民族地區擺脫貧困,實現鄉村振興。
聯團村位于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鎮。201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湘西州的貧困發生率是29%,矮寨鎮的貧困發生率為43%,而聯團村的貧困發生率竟高達87%。2015年,吉首大學受命派駐工作隊,對該村進行駐村幫扶。
學校駐村工作隊把村民們幾代人都夢想的公路修通了,讓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讓村里產業和學生學業都發展起來了。2016年,聯團村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評為“脫貧攻堅先進村”。2015、2016年聯團村連續兩年在全省駐村幫扶工作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等級。2018年3月,聯團村順利實現脫貧摘帽。為了感謝吉首大學的教育扶貧舉措,聯團村村委代表及村民將兩面大紅錦旗送到駐村工作隊隊員的手中。
新碼村曾經是保靖縣遷陵鎮西北部的深度貧困村。全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260戶共計1067人,截至2017年10月,共識別貧困人口540人,人均純收入3000元。2018年3月,吉首大學入駐新碼村,開展為期三年的對口幫扶工作。
學校駐村工作隊緊密圍繞新碼村“脫貧攻堅”中心任務,以“清底子”“強班子”“找路子”“搭臺子”為抓手,從黨建助脫貧、教育促脫貧、產業保脫貧等方面,積極開展各項工作。
一年的時間,工作隊帶領新碼村順利實現了全村整體脫貧出列,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2019年初,工作隊在保靖縣2018年度駐村扶貧工作考核評估中榮獲特等獎。此次考核評估共評選特等獎9項,涉及全縣十余個鄉鎮170余支駐村工作隊。
高溫干燥會對中藥材的熱敏性中藥成分產生減解,甚至產生毒性。因此,高效節能低溫干燥技術成了中藥材行業亟需解決的行業瓶頸。基于此,吉首大學農礦機械裝備研發中心和吉首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師生創新工作室研發了一款“低溫干燥機”,其核心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19年暑期,吉首大學“碳氫氧CHO”科技支農幫扶團走進中草藥重鎮——湘西州龍山縣農車鎮介紹推介低溫干燥機,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將論文寫在武陵大地上,將學問做到百姓心坎里。
(作者:孫立青 李洪雄)
數據來源:吉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