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漫步池州杏花村文化旅游區,牧之樓、杏花流泉、問酒驛、白浦荷風、梅洲曉雪、唐茶村落、墨蘭梅軒等多個文旅融合創意項目點綴其間,復古風情吸引旅客紛至沓來,熱鬧場景盡收眼底。
鄉村振興,發展旅游是“重頭戲”,也是“好抓手”。對于自然風景優美、文化資源豐富的地方來說,如何充分挖掘把鄉村旅游資源與現代旅游理念融合起來,顯得非常重要。近年來,池州市緊扣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和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充分發揮境內古跡多、名人多、傳說多的優勢,著力打造“文化+”旅游,把文化基因融入旅游資源,以創意激活沉睡的鄉村旅游資源:不搞“千鎮一面”、似曾相識的景區,緊扣地方特色,突出名人文化;不建設復古而沒有靈魂的建筑,以活動“活化”傳統文化,收到良好效果。
將鄉土文化融入旅游。池州境內擁有豐富的民俗文化,不少古村落、古民居的建筑風貌和人文歷史是鄉村旅游的“亮點”和“賣點”。如青陽縣自2017年以來,推出“青山之陽·九華原鄉”旅游季品牌系列活動,舉辦皖南300村年貨節和陵陽攝影小鎮、富貴陵陽萬家宴等多種鄉土文化活動,將青陽農民畫、“青陽腔”地方戲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旅游產業融合,推出非遺鄉村游。在文旅融合過程中,注重鄉村的原真性和獨特性,加大對原生態鄉村景觀、風貌等建筑遺產的修繕和保護,讓古色古香的鄉村風格成為民宿游中的“網紅”。
將農耕文化融入旅游。優秀農耕文化是鄉村旅游的魂,也是鄉村旅游重要的競爭優勢。池州市充分挖掘鄉村農耕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將各種農耕技藝、生活勞作、餐飲服飾等在內的優秀農耕文化,有機融入旅游活動中,增加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杏花村文化旅游區管委會副主任章麗說,在文旅融合中著力在景區建設一體共用、大型節會多元共生上下功夫,通過舉辦杏花村文化旅游節、龍舟嘉年華、春耕大典等多種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活動,在農耕勞作日漸遠離現代人的時候,這種活生生可以親身體驗的活動更能激發人們的興趣,找到不一樣的旅游體驗,因而備受歡迎。
將詩歌文化融合旅游。池州乃“千載詩人地”,歷代文人雅士留下眾多不朽詩篇,既有“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的平天湖,還有“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杏花村,以及“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的翠微亭等。充分挖掘整理池州本地特色的詩歌文化,打好“杏花牌”“文化牌”,通過舉辦品味杏花村、杜牧詩歌,出版地方特色文化叢書等多種形式,實現文化與旅游的良性互動、同步共贏。
文化與旅游融合,詩與遠方結合,就會產生化學反應,形成鄉村旅游的新產品新業態。充分發揮優勢互補,在文旅融合中“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將有力促進鄉村振興。
(潘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