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的‘鄉味長廊’真的很美!好玩好看還好吃,更有詩意的鄉村和如畫的美景。”“這次來岳陽鄉村旅游,感受到了一種體驗,一種生活,更有一種文化。”紅紅火火的國慶小長假之后,此類信息遍布各大門戶網站,一時成為熱點話題。
金秋十月,沿著貫穿我市南湖新區、岳陽縣、汨羅市、屈原管理區、湘陰縣等5個縣市區的G240,把一個個美麗鄉村串聯起來,就是一條集“吃喝玩樂”于一體的“鄉味長廊”, 成為了我市旅游的新熱點和游客“打卡”的新亮點。
據統計,假期的“鄉味長廊”美麗鄉村游迎來高峰:10月1日至7日,我市共接待游客604.62萬人次,同比增長1.6 %;全市實現旅游總收入33.4 億元,同比增長 7.71%。
我市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一大批美麗村莊迅速據崛起。走進華容縣三封寺鎮華一村、蓮花堰村,但見鄉間小路整潔通暢,農家小院瓜果飄香,仿佛走進了畫里。這兩個村原是縣級貧困村,通過規劃和整治,農村“空心房”、空殼經濟、空巢老人等等問題相繼解決,一舉成為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兩個村既保留了鄉村的景致和特色,又有了和城里小區一樣的宜居方便,當地村民在此享受到的是愜意自在的生活,遠方客人在此感受到的是美麗鄉村的舒適。
美麗鄉村,每天鑲嵌在我的窗邊,舉手可得,仿佛是一幅幅詩意般的畫卷。岳陽,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潮中,踏歌而來,再次掀起了絢麗的浪花。
特色小鎮建設:
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2018年,市委、市政府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重要位置。市委書記劉和生提出,要一手抓農業產業化特色小鎮建設,解決內在實力“強不強”的問題;一手抓農村“空心房”整治,解決外在形象“美不美”的問題,要讓農民成為有奔頭的職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愛武指出,要強力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切實讓產業強起來、讓環境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
號角吹起,戰鼓擂響。我市緊緊圍繞市委“一三五”基本思路,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注重“內外兼修”,探索出了一條實現融合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湖鮮小鎮、黃茶小鎮、粽香小鎮、甜酒小鎮、竹器小鎮……1.5萬平方公里的岳陽鄉村版圖上,20個特色小鎮星羅棋布。錯落有致的別墅,四通八達的公路,川流不息的汽車,整齊排列的大棚廠房,守望相助的和諧村風,交織成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特色小鎮建設,直擊鄉村發展短板,讓更具活力的農村產業體系已然成型。預計到2020年,這些特色小鎮創建鎮主導產業產值將超過170億元,將成為我市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岳陽“大城”時代城鄉協調發展的強勁引擎。
“空心房”整治:
讓鄉村有顏值更有氣質
近年來,我市城鄉建設用地需求每年在15000畝左右,而下達的用地指標不到5000畝。《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提出,鄉村振興重點要解決人的問題、錢的問題、地的問題。
市委書記劉和生經過多次實地調研后提出:把“空心房”整治作為“先手棋”和“突破口”,以“小抓手”推動“大振興”。在市委、市政府決策者看來,農村“空心房”整治切口雖小,但其意義和影響卻十分深遠——農村閑置農房放在那里任其破敗是一個大問題,利用起來卻是一筆大資源。農村“空心房”整治,撬動的將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危房改造、洞庭湖綜合治理、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等一系列工作。
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愛武要求,要把“空心房”整治與生態環境整治相結合,與規范村民建房相結合,與土地增減掛鉤相結合,與鄉村長效治理相結合,通過整章建制,形成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岳陽經驗和岳陽模式。
我市生動實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2018 年開始,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農村“空心房”整治、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鄉村旅游、精準扶貧、隊伍建設等工作融合,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豐收。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拆除“四房”2566萬平方米,騰退土地12.7萬畝,完成農村改廁8.2萬戶;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農村庭院綠化率大幅提升,涌現出一批美麗村莊、美麗屋場、美麗庭院。農村“空心房”整治,激發的是更持久的“三農”發展動力。
移風易俗:
滋養鄉村文化之“魂”
鄉村美了,隨之而來的是以文明鄉風滋養鄉村之“魂”。文化是鄉村的靈魂;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重要標志。
以前的岳陽農村,請客辦酒名目繁多,每年人情支出,占普通家庭收入的1/3以上,低收入家庭的人情支出超過年收入的1-2倍。
為切實減輕老百姓負擔,我市鋪開了“剎人情歪風、治婚喪陋習、樹文明新風”專項工作,全面向人情歪風“開刀”。
專項工作明確黨委負主要責任,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進行設計: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綠色消費,促進“生態宜居”;建章立制,促進“治理有效”;減負減荷,促進“生活富裕”。重點落實“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殯葬改革和村容村貌整治,以期減輕群眾負擔、節省土地資源、保護綠水青山。堅持以一村一策、一村一會、一村一約、一村一隊“四個一”為工作抓手,推進村民自治,打通“治陋習、樹新風”的“最后一公里”。
市紀委按照示范先行、分步實施的方式,在華容縣、臨湘市、屈原管理區全面鋪開、整體推進專項工作,率先創建全市示范縣市區。
各級紀檢監察部門成立專治辦,組織開展“國家公職人員和黨員干部操辦婚喪事宜”專項整治行動;市紀委派出督查組,按照“四不兩直”的方式直插村組進行重點督查。
我市“剎人情歪風、治婚喪陋習、樹文明新風”,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的典型經驗,多次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和人民網推薦。
鄉村振興看岳陽,我們看到的是現代化的農村,是碩果豐腴的農村,是充滿朝氣的農村。水凈、村美、民富的畫卷,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圖景,在世人面前徐徐展現。巴陵大地,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產業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開始散發出無窮魅力,為岳陽“大城時代”夯下了堅實基石。
鄉村振興看岳陽,我們看到的是一幅魅力無窮的新畫卷:鄉村美了!家園美了!!岳陽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