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 胡兆紅)提到長沙,你會想到什么?也許你會想到“歷史古城”,想到“山水洲城”,想到“創意之城”,想到“娛樂之都”。作為連續11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長沙,近年來,以其火熱的文旅消費,成為了備受矚目的網紅之城。
自2016年獲批為首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以來,長沙深挖文旅消費潛力,將文旅消費打造成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長沙消費試點獲評國家一檔獎勵、進入全國第一方陣。2018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6775元,增長8.9%,其中,教育文化娛樂人均消費7413元,增長11.1%。全市共接待游客14973.4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808.05億元。
為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費質量水平,增強居民消費意愿,以高質量文化和旅游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長沙將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爭創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向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目標邁進。
梅溪湖國際新城片區的國際文化藝術中心,是湖南省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文化藝術中心。
豐富產品供給挖掘業態潛力
橘子洲焰火吸引超過30萬人次現場觀看,一天10萬人次登岳麓山……今年“五一”假期期間,長沙旅游接待規模、刷屏頻次再創歷史新高,一躍成為新晉“網紅城市”。這種快速增長的勢頭持續保持,美團門票大數據顯示,今年中秋小長假,長沙進入全國新晉文化旅游熱門城市排行榜前四,長沙文旅線上消費同比增長70%,長沙夜間消費訂單量增長超過30%,增速超過北上廣深。
民眾日益增長的文旅消費需求,對豐富文旅產品供給提出了新課題。如何進一步激發長沙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近年來,隨著文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長沙文旅市場不斷涌現出注重游客體驗的新產品。
作為首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長沙結合本地特點和實際,發力供給側、激活消費端,通過盤活存量,保障基本文化消費權益;擴大增量,滿足多元文化消費需求;提高質量,彰顯高雅文化消費品位,探索形成了“供給引導消費,創新驅動發展”的長沙模式。
大量游客來到太平街感受長沙的歷史文化底蘊。
有面子,更有里子,廣大市民和游客從中感受到了更多的獲得感。 包含長沙圖書館、長沙博物館、長沙音樂廳、長沙規劃展示館的長沙濱江文化園,是湖南十大文化地標中唯一的現代公共文化生活場館,自2015年12月開園至2019年7月31日,入園游客達1416萬人次,其中,長沙音樂廳為市民提供了1000多場視聽盛宴,且每場音樂會均設置有20~100元的學生票座位,2018年平均票價101元。
今年上半年,全市公共文化場館接待人次突破千萬。在繼續推進文化惠民活動的同時,長沙今年還在9個區縣市打造11個文化惠民演出基地,包括長沙實驗劇場、湘江劇場、太平街老戲園、都正街劇場、雷鋒影劇院、長沙非遺展示館、雨花區非遺展示館、長沙縣星沙實驗劇場、歐陽予倩大劇院、寧鄉市大劇院等,助推城區有效融入15分鐘生活圈,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旅游景區的惠民活動不遑多讓, 望城區開展“旅游惠民 快樂在望”旅游惠民季活動,推出“旅游惠民免費日”“旅游公眾開放日”“旅游優惠打折日”等,銅官窯景區推出夜間優惠門票;寧鄉炭河古城、關山古鎮等景區聯合推出10月生日免費游活動。
為進一步激發文旅消費需求,長沙將持續推進“一圈兩場三道”的建設,加強文化消費網點建設,鼓勵把文化消費嵌入各類消費場所,依托社區生活綜合服務中心、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等打造群眾身邊的文化消費網點。城區按15分鐘距離建設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鄉鎮按30分鐘距離建設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
預計到今年年底,公共文化場館接待人次將達到2000萬,同比增長15%以上;文化產業總收入超過3000億元;接待國內外游客將達到1.66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將達到2000億元,同比增長均達12%以上。
勢頭強勁的夜間經濟和假日經濟
零點已過,長沙解放西路酒吧一條街人聲鼎沸,很多年輕人的夜生活才剛開始。近年來,長沙以“解放西”為核心的文化娛樂產業發展迎來黃金期,通過不斷轉型升級,呈現出嗨吧、清吧、音樂吧、餐吧、網咖、咖啡吧、書吧等百花齊放的局面。
據統計,長沙核心商圈內酒吧KTV總數量超200家,不僅有以魅力四射為代表的歌舞娛樂示范場所,也有SUPRE MONKEY本土新興品牌娛樂場所,還有壹零伍單一麥芽威士忌俱樂部等有著外來文化內涵的娛樂場所,豐富星城人的夜間文娛生活之余,提升了夜間消費時長。
夜間經濟是城市競爭的新賽道、城市活力的新標志,也是打造城市品牌、促進產業融合、推動消費升級的新引擎。長沙著力擦亮長沙夜間經濟名片,打造夜間經濟“升級版”。
9月7日,湖南省首個“夜間經濟服務中心”——天心區夜間經濟服務中心正式啟動運行。該中心整合了公安、城管、市場監管、街道等相關單位,組成駐點工作小組,處理居民、游客、商戶的各種夜間訴求,免費為游客提供飲用水、手機充電、應急藥品等,每天晚上8時到次日凌晨2時保駕護航長沙“夜經濟”。
豐富多彩的夜間文旅活動,點燃了長沙假日經濟。國慶節前,長沙市舉行“點亮中國夜經濟版圖”首發儀式,推介在長沙過夜的新鮮打開方式。望城新華聯銅官窯古鎮推出“大唐中秋夜”、窯銅官水秀、百架無人機表演、場館延時開放;天心區除了夜購、夜宵、夜讀、夜游,夜間演出演藝持續火爆,“文旅融合”的長沙再一次成為湖南省夜間旅游的“流量”入口。
從持續營銷“到長沙看焰火”品牌,全年聚焦“沁園春·長沙”城市文化名片,以“春之約”“夏之戀”“秋之頌”“冬之韻”為4次焰火晚會主題,為市民游客呈上浪漫的視覺盛宴,到網紅餐飲品牌“文和友”升級為“超級文和友”,國慶假期每天最高排號達20000桌。 從雨花非遺館夜市里,匠人們用一針一線、一刀一剪、一分一秒,搭建起一個與古老智慧親密接觸的生活場景,眾多文旅消費品牌的口碑發酵,掀起一波波夜經濟熱潮。
下一步,長沙將制訂全市夜間經濟發展規劃,構建“一江兩岸、多商圈、多組團”的發展格局,計劃用3年至5年時間,培育打造10個市級夜間經濟示范街區、30個區(縣、市)級文旅消費集聚區、200個文旅消費門店。
促進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和文化旅游消費集聚
9月10日至15日,第五屆湖湘動漫節在華誼兄弟(長沙)電影小鎮舉行。大型動漫文化展會與旅游景區的首次結合,碰撞出新火花。華誼兄弟(長沙)電影文化城副總經理徐熠拿出統計數字:6天內,華誼兄弟(長沙)電影小鎮入園人數較此前增長了近兩成,文旅融合效應可見一斑。
作為中國最具文化創意的媒體藝術代表城市之一,長沙大力促進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和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天心文化(廣告)產業園、馬欄山視頻文創園、長沙濱江文化園、大王山歡樂城、后湖國際科創文化產業園、瀏陽河文化產業園等核心文旅產業園區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
“我們公司網絡直播日訪問量超5000人次,主播月收入最高可達百萬元,而其中夜間訪問量為白天的5倍!”馬欄山眾創園樂魚傳媒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視頻文創產業的勃興,網絡直播相關產業鏈已初步形成,“網紅經濟”已成為文旅消費增長新動力。日前,開福區出臺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以打造“24 小時城市”為目標,將傳統商圈和創意經濟結合,激活“網紅經濟”,培育“主播文化”,發展嘉年華、節會、直播、演藝項目,以線上帶動線下。
11月8日晚,位于坡子街的湘江劇院里掌聲雷動,湘聲喜劇社“2019新作品展演專場晚會”在這里舉行,七個原創作品,充滿著濃烈的長沙味,現場叫好不斷。 如今,長沙共有六個喜劇小劇場,專業相聲、小品演員近七十名。湘聲喜劇社、紅星曲藝傳承社、逗把街全明星喜樂會、笑工場已經成為長沙百姓文化娛樂消費的常去之地。 低廉的票價,高水準的演出讓觀眾獲得感爆棚,以致這些劇場每場演出幾乎都是滿場……
近年來,長沙加強政府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集合文創商店、特色書店、小劇場、文化娛樂場所等多種業態的消費集聚地,培育文化館、非遺館、美術館、美食館等文旅企業,實現“一店一品”“一鋪一景”。推進歷史文化街區提質改造,支持鼓勵利用老舊廠房開設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所,打造集文化、旅游、購物、休閑、娛樂、餐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文旅消費聚集區。計劃到2022年,全市歷史文化街區將達10個,高品質步行街達10條,文體商旅綜合體達20個,文旅消費集聚地20個。
推動文旅消費持續帶動省會長沙經濟增長
今年9月,湖南評出“湖南十大特色文旅小鎮”,其中瀏陽市文家市鎮、望城區銅官小鎮、長沙縣果園鎮入選,三個小鎮分別主打紅色文旅、古窯文旅、田漢藝術,地域風情濃郁,國慶期間,三個小鎮迎來客流高峰。“有主題、有內涵、有顏值、有業態,才能有人氣、有影響。”國歌詞作者的巨大影響力,讓田漢國際藝術小鎮成為紅色海洋,看著如潮人流,果園鎮黨委書記覃芳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近年來,長沙實施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精品工程,培育了一批美麗休閑鄉村,推出一批休閑農業示范縣和鄉村旅游重點村。從瀏陽市文家市鎮、望城區銅官小鎮、長沙縣果園鎮等特色文旅小鎮,到靖港鎮、中和鎮、炭子沖村、開慧鎮等經典文化村鎮,到新康戲鄉、靖港古鎮、道林古鎮、炭河古城、關山古鎮、書堂小鎮、丁字石街等特色文化古鎮,特色小鎮建設,帶動了鄉村旅游,推動了鄉村振興。
紅色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是長沙旅游的優勢資源。今年國慶期間,岳麓山共接待游客53.78萬人次,同比增長251.27%;橘子洲共接待游客38.78萬人次,同比增長19.69%;劉少奇紀念館接待游客20.79萬人次;胡耀邦故里接待游客10.5萬人次。 10月4日,岳麓書院超景區最大承載量,采取限流措施。七天里岳麓書院共接待游客8.62萬人次,同比增長67.38%。
如潮人流,對景區的公共服務設施提出了挑戰。為此,長沙支持各地加大對旅游景區的公共服務設施資金投入,保障景區游覽安全,推動景區設施設備更新換代、產品創新和項目升級。合理調整景區布局,優化游覽線路和方式,擴展游覽空間。優化旅游交通服務,科學規劃線路、站點設置,提供智能化出行信息服務。推動國有景區門票降價,鼓勵公共資源型景區免費開放,實施景區門票減免、景區淡季免費開放、演出門票打折等措施,舉辦文化和旅游消費季、消費月,舉辦數字文旅消費體驗等活動。
長沙文旅消費正展現出蓬勃前景。展望未來,到2022年,長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2000元,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支出占消費支出比例超過12%,接待國內外游客達2.4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2845億元,同比增長保持12%以上,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達8%,占GDP的比重為8%以上,旅游增加值增速為8%,占GDP比重達6%以上,對省會長沙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