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是深化文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催生文化旅游新產品新業態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現實舉措。
自治區黨委、政府在旅游名城桂林召開全區文化旅游發展大會,圍繞打造世界一流國際旅游勝地,全面部署推進新時代文化旅游產業大融合和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對于加快推動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文化旅游強區,具有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業對經濟增長、轉型升級、民生改善的貢獻不斷凸顯。旅游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和富民產業,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各地區的重視,日益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
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處處是桂林。奇山秀水的喀斯特地貌、燦爛多彩的文物古跡、濃郁多姿的民族風情、充滿浪漫的海灘風情、神秘奇特的邊關風貌、聞名遐邇的長壽名片,是廣西發展文化旅游業的豐厚家底和突出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旅游工作,召開專題會議、出臺系列文件、加快旅游綜合改革、狠抓大項目和精品旅游區建設,推動全區文化旅游快速發展。全區接待旅游總人數從2013年2.47億人次增長到2018年6.83億人次,年均增長22.6%;旅游總收入從2013年2057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7619億元,年均增長29.9%,產業綜合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8.3%。
實踐證明,大力發展旅游業符合廣西區情、富有廣西特色、具有極大發展潛力,既是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的重要支撐,也是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抓手。然而,也要清醒地看到,對照打造世界一流國際旅游勝地目標,對標先進發達地區,我區旅游業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還有較大差距,
主要表現在產品開發與豐富的資源稟賦不相匹配、綜合效益與旺盛的市場需求不相匹配、企業實力與廣闊的市場空間不相匹配、公共服務供給與品質化發展趨勢不相匹配等“四個不相匹配”上,文化旅游帶動能力弱、綜合效益低、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仍比較突出。
進入新時代,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成為大趨勢,也契合了人民群眾消費升級、生活品質提高的新趨勢,文化旅游需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文化旅游產業迎來了黃金發展期,機遇難得、時不我待。
順勢而為,方能把握發展新機遇。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大會,出臺一系列支持舉措,就是要通過強化政策供給、創新發展模式、營造強大聲勢,動員和支持各地推大項目、上新項目、干好項目,做強做大做優文化旅游產業,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國際旅游勝地,把文化資源、生態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經濟優勢。
思想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全區上下一定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文化旅游產業對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重要作用,全力以赴強龍頭、促融合、創精品、優環境、增活力、拓市場,積極培育文化旅游新業態,加快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壯大文化旅游市場主體,加強文化旅游整體營銷,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提升文化旅游競爭力,加快把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成為引領和推動我區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努力為經濟穩增長和邁向高質量發展釋放更多新動能、提供更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