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中旬開幕以來,2019中國(徐州)漢文化旅游節在徐州火了。在這場持續一個月的“文旅盛筵”上,接連推出漢韻情景劇《漢風飛揚》、漢服嘉年華等13項活動,讓廣大游客和市民穿漢服、賞漢樂、行漢禮,誦漢賦、書漢字、品漢宴。
“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旖旎秀麗的自然風光,孕育了徐州南秀北雄的人文特質,也讓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成為眾多外地游客心心念念的‘詩和遠方’。”徐州市相關負責人說,徐州大力推動文旅融合,創新打造“繽紛文旅共享生活”特色品牌,昔日的“兵家必爭之地”正在成為新時代的旅游觀光勝境、近悅遠來之城。
深挖資源,
打造世界級漢文化名城
當前,徐州正全力打造世界級漢文化傳承和旅游目的地,全面挖掘、開發漢文化資源,推出一批高水平的兩漢文化旅游產品,讓兩漢文化走出徐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第十一屆炸舞陣線國際街舞大賽總決賽最近在徐州“炸”響。來自美國、法國、韓國等28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余名舞者用炫酷的舞姿跳動“彭城”。街舞《古韻漢風》讓人印象深刻。在現場觀賽的徐州小伙宗凱興奮地說:“第一次見到選手身穿漢服跳街舞,既古風,又現代,有意思!”
傳承和推廣漢文化,徐州重點圍繞“四個一”項目發力。即:一件衣,漢服;一部劇,《漢風飛揚》;一首歌,《難忘徐州》;一個品牌,“國潮漢風”。
“大風起兮云飛揚,歸故鄉。鐵甲重瞳已成過往,一城青山繞,半城湖水俏,怎可辜負談笑酒酣時光。”今年6月,融入兩漢文化和云龍山水內容的歌曲《難忘徐州》首發,成為徐州文旅推介的城市“主打歌”,在網絡平臺的點擊量至今已經破億。該歌作曲萬軍說:“用音樂展現徐州,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徐州、愛上徐州。”
漢風勁吹,漢文化元素不斷融入徐州百姓生活。
新開通的徐州地鐵1號線上,一幅幅“車馬出行圖”在站臺驚艷亮相;漢樂體驗館在回龍窩開館,古塤、管子、箜篌等漢代樂器齊奏漢曲《垓下之圍》《月照關山》;由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播講的新編長篇歷史評書《大漢劉邦》在徐首播,讓人時時傾聽歷史傳奇;楚韻路、漢風路、樊噲路等一條條道路,更令人無限遐想……
漫步徐州,歷史與現代交融,讓人仿佛穿越時空。從建筑樣式到景觀布局,從城市雕塑到道路命名,漢文化特質和漢文化符號,已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
服務大局,
凝聚向上發展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州視察時指出,要把紅色場館建設好、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基因傳承好。以此為統領,徐州大力實施“黨建+文旅”工程,以黨建引領推動文化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文化活力、增強旅游魅力,努力實現黨建工作與文旅工作“兩促進、雙提升”。
今年“十一”前夕,徐州發布十條“紅色文化旅游線路”,把重走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之路、淮海戰役紅色文化旅游線路、星火燎原主題游等串聯在一起。同時,以情景黨課、流動課堂等形式,推動紅色旅游與自然生態游、歷史文化游等有機融合。精心打磨梆子戲《母親》、音樂劇《淮海兒女》等紅色劇目,合力把徐州打造成全國著名的紅色研學游目的地。
用好文旅資源,打造文旅產業,徐州全面發力。推出具有漢文化元素的徐州漢磚、“漢風霓彩”絲巾等一批獨具特色的“徐州有禮”文創產品;利用深圳文博會、蘇州創博會、徐州文博會等平臺,積極開展文旅招商,不斷增強影響力,擴大“朋友圈”;呼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依托徐州特色文化產品,積極開展“絲路漢風”主題文化交流活動,推動徐州文化“走出去”。
“我們以‘國潮漢風,漢家霓裳’為主題的活動,一炮打響。”中青旅博匯(徐州)園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康說,按照文旅部門統一推進,他們近期以漢服為載體,推動相關產業落戶戶部山古建筑群落,并融合漢舞、漢樂、漢賦、漢禮、漢字等一系列漢文化元素,全面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激活戶部山歷史文化街區。
文化不僅是生產力,更是精神動力。千古傳唱的“大風起兮云飛揚”“力拔山兮氣蓋世”等名句,更激發出徐州人敢闖敢干的豪情,也與“有情有義、誠實誠信、開明開放、創業創新”的徐州精神一脈相承。中華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彭中天說,唱響新時代大風歌,凝聚向上發展力量,將助力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科教文化中心。
文旅融合,
塑造更亮城市名片
一場特殊的活動讓徐州贏得多方喝彩。今年7月,來自30多個國家的聯合國官員中文培訓團一行42人來到徐州體驗漢文化,成為徐州旅游最佳代言人。“我很喜歡漢兵馬俑和戶部山古建筑,在徐州的收獲很多,徐州讓我更愛中國。” 世界衛生組織總部人力資源部司長弗朗索瓦絲諾凱說。
文旅融合發展,徐州的這張名片更加閃亮。
漢文化旅游、鄉村文化旅游、大運河文化旅游、紅色文化旅游、名人文化旅游、山水文化旅游,一個個文化旅游項目異彩紛呈,形成以漢文化為主體,以云龍湖集聚區、賈汪集聚區為兩翼的“蝶型”旅游發展格局,成為帶動徐州旅游發展的新引擎。
如今,由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打造的“繽紛文旅共享生活”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推出春明、夏韻、秋實和冬趣四季文旅惠民活動,主要包括群眾文化、專業演出、文化傳承、展覽展示、惠民消費、休閑娛樂等,全年擬舉辦活動不低于260場。
徐州的文旅功能全面提升,文旅服務不斷完善。目前,徐州共有國家A級景區68家,居全省第一。近年來,先后建成藝術館、音樂廳、奧體中心、名人館等一批文旅地標,博物館、漢畫像石藝術館、漢文化景區等文化旅游設施也進行了提升改造。非遺傳承人、徐州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馬小林說,文旅設施不斷提檔,文旅活動精彩紛呈,走到了群眾中,市民的參與感和獲得感更強。
徐州市相關負責人介紹,徐州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以賈汪成功通過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引領,堅持統籌推進、縣區為主、改革創新,加快旅游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發展,構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新型旅游發展格局。
在新的格局中,在更大的視野中,徐州全力塑造“品兩漢文化、賞山水美景,走遍五洲、難忘徐州”城市形象。“到徐州,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徐州中心城市‘吃住行游娛購’一站式、高品質的服務,一定會帶給您賓至如歸的享受。”該負責人表示。
(本報通訊員 蘇 牧 本報記者 劉 剛 王 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