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至24日,由山東財經大學主辦的第七屆中國農業經營創新論壇在淄博市淄川區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鄉村振興戰略與齊魯樣板打造”,探索活農、興農、哺農、強農、支農的舉措,并為下一步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齊魯樣板建言獻策。
山東財經大學農業與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導報特約評論員王蔚認為,推進鄉村振興、打造齊魯樣板,是山東各界必須解答的一張“試卷”。近年來,山東也在人才、資金、土地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為在2020年的關鍵節點成功樹立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打下了基礎。
這張“試卷”有點難
上周,經濟導報記者造訪了淄博某蘋果種植大縣,當地的一位種植大戶抱怨稱,自己想搞蘋果電商,但“我年紀大了,手機電腦用不好,想讓兒子來負責這塊;但他寧肯在市里拿幾千元月薪,也不愿回鄉幫我在網上賣蘋果。”
在山東另一蘋果產區,參與試點政策性蘋果種植保險的某財險公司負責人直言,為了保障廣大果農的利益,去年試點的賠付率高達640%,“之所以有如此優厚的條件,除了為體現我公司的社會責任外,主要也是考慮同類保險市場份額、豐富產品。實際上,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政策性蘋果種植保險根本不可能掙錢。”
在本屆論壇上,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一級巡視員趙鯤表示,目前中國農村集體土地總面積66.9億畝,其中農用地55.3億畝,在當下人口流動加速的情況下,土地極易荒廢或流失,繼而難以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作為農村資源要素而激活。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鄉村振興戰略與齊魯樣板打造”,而在王蔚看來,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是一張挺難的“試卷”——之所以難,正是因為當下農村存在著上述“人難請、錢難掙(資本難增值)、土地有閑置”等問題。
三大問題亟待破解
“所謂人才,涵蓋技術、經營、產業工人等各方面。鄉村無法提供足夠高的薪酬吸引人才,所以鄉村人才價格難題亟待破解。”王蔚表示。
在資金方面,王蔚將其粗分為財政資金與社會資本兩方面,“財政資金用于鄉村振興好理解,但資金畢竟有限;鄉村要想振興,必須保障社會資本的收益需求。”
至于土地,王蔚認為必須要在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的前提下,為土地收益建立更加穩定的預期。
雖然有三大問題亟待破解,但包括王蔚在內的論壇上的專家都對山東充滿了信心。“自2018年7月以來,山東省黨政代表團赴蘇浙粵三省學習,還開創了山東各地市南下學習的先河。”王蔚表示,“在鄉村振興方面,山東各界清晰地意識到,蘇浙粵三省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先進經驗。”
王蔚認為,山東的鄉村工作也有獨特的優勢,“首先是我們擁有強有力的村級領導班子;其次,我們的鄉村一、二、三產業都有所涉及,近年來農村電商搞得也是風生水起;最后,我們的鄉村生態建設搞得很好,在環境衛生、文化與基層組織的振興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所以說,盡管‘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這張試卷有點難,但我們有能力答好。”王蔚說。
兩大標準缺一不可
中共中央、國務院去年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同樣是在去年,“齊魯樣板”的概念也被提了出來,各界定下的如“2020年全省70%以上的村莊要實現清潔供暖”的目標時間節點,也是2020年。
“所以,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中,‘鄉村振興’與‘齊魯樣板’的兩個目標,將在明年出現時間上的重合。”王蔚表示。
那么如何才能評價“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的打造是否成功呢?王蔚認為,其落腳點有兩個,“一個是我國的糧食安全,其實現途徑便是農業產業的現代化;另一個則是農民的增收,農村生活必須富裕起來。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