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故宮博物院發布公告,試行所有開放日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消息一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隨后,北京多家景區也表示,試行對未成年人開放。
目前,我國所有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美術館和90%以上的博物館已經實行了免費開放,實現了“無障礙、零門檻”。故宮博物院對未成年人試行免費開放,是“讓文物活起來”的應有之義。自從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動景區門票降價以來,全國不少景區減免門票費用,已成大勢所趨。
景區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首先,其標志性意義在于進一步體現了公共文化設施的公益性。其次,能刺激更多未成年人光顧這些地方,學知識,開眼界,滿足未成年人的求知欲望和多元化文化需求;同時,增強了親子互動,提升了父母的眼界與格局,彰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力量。
對于大多數的景區經營而言,景點的門票收入并不算大頭,游客吃、住、購物的消費,才是重要的消費驅動力。由于旅游產業的強關聯性和帶動性,一些景區降低或取消門票后,旅游收入非但沒有降低,反而大大增加。
景區免門票能在同質化景區激烈競爭中獲取成本優勢,可以極大地刺激自駕游和散客市場;游客數量增多也會倒逼景區加快完善自身旅游產業鏈,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并不斷刺激景區為了追求更好的經營業績而加大三產和可收費項目投資。
當然,在景區免費開放后,公眾自然也會有更高的需求,比如景區要加強面向未成年人的講解與介紹服務,景區要有全面、切實的應急預案,用精細化的舉措提升管理效能。
目前,“去門票化”已是大勢所趨,對于景區,單純靠門票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問題是降了門票,但全國大多數景區還沒有足夠的“二消”,數據顯示,國內大部分景區的“二消”僅占景區收入的10%以下,而國外許多景區的主要收入都是由“二消”構成。為此,景區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利用特色美食創造收入。景區可以在景區周邊或內部規劃建設專門的以當地特色為主的美食區,或在旅游旺季通過舉辦美食文化節、民俗文化節等形式引發游客消費。
二是打造夜間娛樂休閑節目。景區可以打造一系列夜間休閑節目,滿足游客晚上娛樂休閑的需求。比如景區周邊或內部自帶的溫泉、酒吧、夜市等休閑娛樂場所,夏季的篝火晚會,文藝或民俗演出等旅游演藝活動,讓留下來的游客有得玩。
三是創造舒適、有特色的住宿環境。結合景區當地特色打造獨特的住宿體驗,比如古鎮的客棧、森林小木屋、草原蒙古包等,讓游客愿意住下來。
四是優化游線設計與業態分布。重新設計游線,并根據主要旅游資源的分布,結合主要客群的需求,打造更多消費場景,提升游客“二消”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