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節”將至,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就地過年還是回家過年?成為近期公眾非常關心的問題。
20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元旦春節臨近,要始終緊繃疫情防控這根弦,加強值班值守,落實“四早”要求,強化閉環管理,一旦發生疫情,快速、堅決、果斷處置,第一時間阻斷蔓延,確保做到放假不放松、閉環閉得住、防控防到位、措施有溫度。
各地加強防疫舉措 回家過年有保障
2022年春運將于1月17日開始,2月25日結束。據預測,2022年鐵路春運學生流、務工流、探親流等基本出行需求仍將保持一定規模,客流量較2021年春運有較大增長,春運疫情防控工作面臨較大考驗。近期各地也加強了防疫舉措。目前,已經有北京、西安等多地提出,需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進入。
交通運輸部應急辦副主任周旻在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表示,兩節將至,境外回國人員增多,國內人員流動性增加,同時奧密克戎等新型變異毒株的出現,疫情傳播風險加大,我國持續面臨較大的防控壓力,交通運輸部將進一步加強道路客運遠端防控。周旻介紹,進京防控方面,對存在14日內有1例及以上感染者的縣(區、市)和陸路邊境口岸所在縣(區、市)旅居史的人員,按有關規定暫不提供進京道路客運服務;邊境口岸防控方面,對離開陸路邊境口岸城市人員,要求道路客運和客運站經營者嚴格查驗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周旻表示,為了確保人民群眾度過祥和、安全、舒心的元旦春節,各地將強化應急運力儲備,完善應急運輸保障方案,加強應急運輸組織協調和調度,密切生產運輸供需對接,全力做好煤炭、天然氣、疫苗等重點物資的運輸。同時,指導涉疫地區全力做好應急物資、民生物資運輸服務保障工作。國鐵集團表示,2022年鐵路春運能力較2019年提高10%左右,售票和乘車組織時將嚴控列車載客率,有條件的列車實行分散售票,為疫情防控提供相對寬松、較為有利的運力條件。此外,自12月10日起,電子客票報銷憑證和退票費報銷憑證領取期限發生變化,由原來的30天調整為180天(含當日)。
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司長韓光祖18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介紹,元旦春節期間旅客出行增加,民航各單位將時刻關注國內疫情動態變化,根據始發地和目的地政府防控要求,航空公司和機場配合完成查驗健康碼、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等工作。對于“外防輸入”方面,航空公司將在航班上分區管理,分區域服務,做好旅客入境后的全流程閉環管理;嚴格按照標準實施熔斷措施等。
多地發布非必要不離本地倡議 就地過年有溫度
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已有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河南、山西等省市發布了“就地過年”或非必要不離本地的倡議。
無論在哪過年,都要過個好年。正因如此,各地政府在引導和鼓勵流動人口安心“就地過年”的同時,開出了福利“套餐”。
部分地區提出相應的服務保障措施。例如北京市提出,加強生活必需品市場監測,確保價格穩定、供應充足;擴大公共文化供給,加大冬奧相關節目投放,豐富市民節日文化生活。
除此之外,還有地區提出獎勵措施。浙江寧波市提出,對2022年1月26日至2月10日期間在寧波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等一線生產崗位工作,且2021年12月在甬繳納社會保險的非寧波戶籍員工給予專項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天100元,每人最高不超過500元。
對于春節是否需要“就地過年”,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18日的發布會上表示,各地要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因地制宜出臺相關政策。重點區域、重點人群要嚴格執行現行防控政策,不能因為春節而改變防控措施;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等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出游與聚集。現在處于疫情中高風險的區域,口岸、邊境等特殊區域,開展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地區等要繼續保持相對嚴格的管控措施。其他地區應該做好風險評估,綜合考慮風險等級、個人免疫狀態、疫情形勢等,提出有力度、有溫度的政策,不能“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