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全省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領跑者!今年以來,全市圍繞這一目標定位,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十大工程”,交出半年度亮眼成績單:“一推三治五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集中行動、“一核心四平臺”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市級鄉村發展振興投資基金設立、聘任首批“美麗鄉村設計師”等多項工作實現全省領跑。截至6月末,全市農業農村30項重點工作87項目標任務,有18項提前完成年度目標,其余亦穩步推進,鄉村振興展現勃勃生機。這是昨從全市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推進會傳出的信息。
農業提質增效節奏增強
“這是今年新建的300畝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排水比以前更通暢,溝、渠、路等配套設施更好。”近日,宜興楊巷鎮稻米一二三產融合示范點負責人曹國群指著一片稻田高興地說。他預計項目區今年水稻畝產將較周邊農戶種植田塊平均高出約100公斤。
發展現代農業,科技、設施先行。今年以來,我市加大力度改進農田作業條件,新增集中連片、設施完備、更利于綠色防控等農業新技術推廣的高標準農田12.65萬畝,建成優質稻米生產基地82個,推進水稻產量、質量進一步提升。全市還新增高效設施漁業面積2000畝,畜禽生態健康養殖比重達到95.1%,水產和畜禽業迎來綠色健康生產新局面。全市農產品質量穩步提升,種植業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到58%。
鄉村發展再現新活力
近日,惠山區陽山鎮馮巷52戶農房改建工程竣工。71歲村民馮任岳向政府送上錦旗和感謝信,感謝政府讓他們“擁有了美麗、安全的新家園”。上半年,全市規劃發展村和首批農房建設試點村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啟動,在全省首聘“無錫市美麗鄉村設計師”。目前農村住房試點范圍已覆蓋47個鎮(街道)89個行政村,開工建設農房2029戶、竣工及交付789戶。
鄉村是否善治,決定鄉村振興的成敗。上半年,我市所有村莊加強建設、完善村民民主自治平臺、鄉村管理服務平臺、集體經濟發展平臺和農村文明涵養平臺,優化了鄉村治理體系。宜興西渚鎮白塔村書記歐陽華說,村里由此建設了白塔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健全村民議事堂、道德評議會等機制,引導農民摒棄陋習,上半年村民糾紛較前幾年同期下降30%左右。
上半年,全市農村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合格率達到94.06%,省級農村和諧社區達標率達97.5%。鄉村發展新活力充分顯現。
改革創新再邁新步伐
“今年‘惠農貸’升級,提高放款額度擴大借款主體,我的貸款額由以前的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解了燃眉之急!”惠山區建勤家庭農場主孫建勤近日高興地說。他前段時間準備擴大水蜜桃種植基地30畝,正愁缺資金,不用擔保、發放速度快的“惠農貸”擴圍新政讓他大大減輕了資金壓力。
推動資源要素不斷向農業農村集聚集中,做好強村富民文章,是今年鄉村振興工作重點之一。上半年,“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深入推進,全市農村土地經營權貸款余額超過10億元。《關于金融支持無錫鄉村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推動全市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4466.95億元、增長3.06%,“三農”發展資金渠道得以拓寬。
6月,市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暨農經綜合管理平臺投入運行,實現對全市村集體資源、資產和資金的實時監管和動態預警。“這有效促使村集體用足、用好每一分錢。”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今年我市還大力推進村集體股份合作制等系列改革,新建社區股份合作社22家,覆蓋率增至73.7%。上半年,全市強村富民效應進一步顯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81元,居全省第二。
(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