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積極融入“互聯網+”思維,擁抱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術,開啟了智慧文旅新征程。在9月6日至8日舉辦的2019中國旅游產業博覽會上,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文旅科教創新發展”展區全面展示了近年來我國文化、旅游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能力,轉變發展方式,推動事業和產業更好更快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
No.1
文旅智庫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戰略決策,文化和旅游部持續推動“文化和旅游智庫體系建設工程”,設立“文化和旅游智庫項目”,關注文化和旅游建設的一線領域,推動各地相關研究機構發揮智庫作用。自2016年起,面向系統內省級藝術研究院所、部直屬事業單位、高校等,共資助文化和旅游智庫項目27個,并將項目責任單位作為文化和旅游智庫聯系點。在此基礎上,先后在騰訊研究院、百度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上海國際高科技文化裝備產業基地、阿里巴巴集團政策研究室、中國旅游集團有限公司研究院、攜程計算機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同程旅游研究院9家單位設立文化和旅游智庫企業聯系點,初步形成從事業到產業、從中央到地方的格局,促進了聯系點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不同層級研究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文化和旅游智庫體系建設凝聚各方研究力量,發揮各自優勢和行業引領能力,聚焦文化和旅游建設中的難點熱點問題,致力于有效服務科學決策,助力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游業融合發展。
No.2
研學旅游
近年來,各級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研學旅游業態的發展。文旅融合發展后,研學旅游得到進一步的政策激勵和保障,《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提升假日及高峰期旅游供給品質的指導意見》提出完善旅游產品供給體系,加大包括研學知識游在內的一系列旅游新業態建設。研學旅游內涵進一步擴展,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展覽現場,“科學快車”吸引了很多參觀者的目光。科學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凱表示,“科學快車”是利用高端科研資源開發的創新性研學旅游形式和產品,主要面向全國中小學生科普教育。“科學快車”共分車廂內互動展廳、戶外可移動展區、球幕充氣影院3部分,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模式創新、內容前沿、成效顯著的研學旅游項目開發之路。
No.3
文旅標準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大背景下,推進文化和旅游標準化工作,建立和完善文化和旅游標準體系,制定標準、組織和監督實施標準,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文化和旅游標準化工作任務是加強文化和旅游標準化工作的統籌協調,圍繞文化和旅游領域重點工作,加強標準化頂層設計,完善標準體系,組織制定和實施文化和旅游標準化工作規劃;加快文化和旅游標準的制定,積極鼓勵全行業、企事業單位廣泛參與制定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創新性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推動標準宣傳實施,逐步推進標準免費向社會公開。
截至今年8月,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導的全國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所歸口的旅游領域現行國家標準33項、行業標準65項。標準內容涉及旅游景區、旅游住宿業、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旅行社、導游員以及多種業態的旅游示范區、度假區建設等,涵蓋旅游各領域工作。
No.4
文旅裝備
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積極落實黨中央關于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聚焦文化和旅游裝備業技術提升,鼓勵裝備技術自主研發,推動文化和旅游裝備品牌建設,引導行業創新性、規范化、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部分近年來的新成果在本次展會上引人注目。
● 全息舞臺技術
北京諦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石珩表示,全息舞臺技術以“全息+視覺創意”為核心理念,運用算法藝術、MR混合現實、動作捕捉、體感互動等舞臺黑科技,打造裸眼3D全息劇場,用全息技術替代原有的舞臺效果,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演體驗。該技術可在原有劇場基礎上進行舞美升級,或根據新建劇場規劃,運用幻影實像技術進行全新舞臺設計與建造。未來將在北京動物園、天樂園、云岡石窟、廬山等地落成。
● 移動生態智能旅居空間
湖南地球倉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蘇遙介紹,地球倉旅居空間產品具備三大核心技術體系:自動升降床系統,一鍵自動升降,床板底部配有起落支撐架,當床鋪落位后,伸出落地支撐;自助開房系統,移動終端APP自助訂退房,智能門鎖根據線上預訂審核信息進行身份證與人臉識別,信息正確匹配,房門自動打開;污水處理系統,收集雨水,將生活污水進行生物降解,通過人工濕地與礦物層過濾除味凈化,實現中水循環。地球倉有可能帶來5項改變:改變傳統酒店規劃、改變傳統建造、改變傳統入住模式、改變傳統空間體驗、改變傳統運營管理。
● 舞臺檢驗檢測
2014年4月,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成立舞臺設備檢測中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舞臺設備檢驗檢測試點工作。同年9月,檢測中心獲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CMA)。成立5年來,檢測中心持續開展標準轉化和裝備檢測服務工作,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由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承擔籌建任務的“國家舞臺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已完成籌建目標,即將正式投入運行。國檢中心實驗室面積3657.78平方米,現有18個專業實驗室,裝備精密儀器設備294臺(套),具備檢驗檢測、計量認證、標準研發和人才培養等綜合能力,整體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將面向全國營業性演出場所、公共文化場所、旅游演藝場所以及重大文藝演出活動等,開展舞臺裝備檢測認證等方面的工作。
● 安全技術應用
思愛普(中國)有限公司的安全技術應用在展會現場給觀眾帶來了全球領先的文旅行業實例分享以及全方位安全解決方案,包括人員安全,實時工作人員狀態及環境監控;設備安全,預測性維護;大型活動安全,人流量分析,場館監控預警;多方監管,實時分析報告及報警;以及智慧樂園建設等。該公司體育和娛樂行業客戶經理易樂為表示,這一安全技術應用系統已先后在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皇家加勒比游輪、太陽馬戲團等得到應用,效果良好。該系統可以通過識別技術、移動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幫助公共場館打通數據從獲取、傳送、聚合、分析到優化執行策略的通路,從而實現實時監控、故障診斷、專家在線支持的即時服務,確保公共場館設施的運營安全。
● 皮影藝術虛擬現實互動
“項目以歷史故事《田忌賽馬》為敘事內容,以‘皮影’元素作為載體,結合現代VR技術進行探索性研究,開發了一套‘皮影VR’沉浸式互動娛樂游戲體驗軟件。”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數字藝術部副教授張晴說。
● 免水可沖環保廁所技術
北京藍潔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段洪彬表示,免水可沖環保廁所是一種無須水源也能對廁具進行沖洗的廁所技術,利用收集的小便沖洗大小便。該技術用專用液體耗材使新鮮小便維持無菌無臭的狀態,使之不產生氨氣。小便可循環利用,大便被沖洗后經除臭殺菌、粉碎液化并排出,可自動控制沖洗液總量平衡。免水可沖環保廁所創造了無下水道衛生廁所領域的幾項紀錄:連續運行時間最長(16年),日使用人次最多(3000人至1萬人),海拔最高(4765米)以及100%國內自主知識產權。
No.5
智慧文旅
文化和旅游部組建后,積極推動智慧文旅發展,先后設立了文化藝術和旅游研究項目信息化發展專項,完成了文化和旅游部綜合監測與應急指揮平臺、文化和旅游部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文旅中國客戶端正式上線。全國多個省份上線“一部手機游”“文旅服務云”等項目,通過APP、微博、微信、小程序等,解決了公眾即時獲取當地綜合性文化和旅游需求信息等問題。這些項目已經成為各地政府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推進地方智慧文旅發展的重要抓手。
● 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
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系統運行處處長邢波表示,文化和旅游部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按照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統一標準規范及工作要求,統籌整合部內業務辦理系統,統籌利用政務服務資源,實現部內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通過國家平臺與各地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平臺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提供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政務服務。平臺功能分為3部分:政務服務一體化,主要是構建面向互聯網統一、標準的政務服務網站及移動端,實現政務服務事項集中發布、服務集中提供;公共支撐一體化,主要是構建面向部內統一、強大的業務支撐平臺,實現政務服務工作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服務保障一體化,主要是構建圍繞政務信息系統提供統一、完整的運維、安全服務平臺,實現安全穩定運行和對外提供服務。
● 文旅中國
文旅中國客戶端是文化和旅游部在移動互聯網的輿論主陣地,擁有文化和旅游部新聞首發權,是文化和旅游部移動政策宣傳、政務信息、在線投訴的統一入口,最大程度聚合文化和旅游系統場館、景區、演出、展覽、讀物、名家等優質文化旅游資源,為公眾提供高品質的移動信息服務。文旅中國AR是AR技術與文旅中國客戶端的有效結合,通過計算機視覺科技、AR/VR/MR硬件設備、文化與旅游科技展廳、智能監管大數據系統的融合,一體化鏈接終端用戶、景區、商家,進而從服務、營銷、管理層面建立三位一體的智慧文旅產業管理模式。文旅中國AR可通過手機APP對景區地標性建筑或某景觀進行AR識別,利用AR技術場景代入式沉浸的特點進行更多元化的內容及主題展現,從而突出景點/展館文旅主題的賣點,同時為公眾提供高品質的移動信息服務。
●《2018年全國5A級景區游客網絡評價報告》
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平臺管理處處長劉艷介紹,該報告所涉及的網絡評價是游客在特定的線上旅游平臺對5A級景區所發表的評論。數據來源包括攜程旅游、驢媽媽、同程旅游、馬蜂窩、去哪兒、美團網、貓途鷹、百度旅游、大眾點評、藝龍、途牛、游多多、繽客網、欣欣旅游、北京旅游網等主流OTA平臺。根據對OTA平臺游客網絡評論的數據分析,2018年游客對景區的評價主要集中在門票物價、旅游交通、客流狀況、景區管理、景點景色、服務水平、服務設施、旅游廁所、食品衛生、清潔衛生十大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