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時,對新縣田鋪大塆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搞活農村經濟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農文旅融合發展是釋放農村活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有益探索,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
提高融合意識挖掘鄉村振興潛力
構建農文旅融合即“農業+文創+旅游”的發展模式,要持續加深農文旅在廣角度、深層次、寬領域的融合意識和融合理念。一是提高思想認識。要把農業農村迫切需要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時代要求、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與農文旅融合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改善鄉村環境、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結合起來,融入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縣鄉領導干部黨課、業務培訓課程體系,通過強化思想認識,激發新擔當新作為。二是營造輿論氛圍。強化政策宣傳、專題宣傳,引導形成農文旅經營者、從業者和農民積極響應、主動參與的實踐養成;加強對荔波洪江、神垕古鎮、田鋪大塆等省內外以旅游開發促進文化價值再生、價值聯動的農文旅融合優秀示范案例宣傳。三是優化營商環境。要以產業為核心、文化為靈魂、旅游為主線、黨建為引領,通過強化問題導向,厘清工作定位,提高政策引導,創新管理模式,完善服務體系,為農業部門、文化旅游部門之間的合作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加快要素融合凝聚鄉村振興合力
農文旅融合是通過三者的融合,釋放土地、資金、人才等鄉村振興關鍵要素的活力,創造“1+1+1>3”的效果。一是完善土地政策,激發土地資源活力。要堅持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土地制度改革,以農村土地經營權融資擔保和入股農業產業化經營等政策體系,創新土地流轉方式,開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的農文旅經營。二是創新投融資機制,多元化拓展資金來源。通過金融助力機制創新,支持和引導金融機構提高農文旅項目金融投入,鼓勵民間資本注入,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支持、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化農文旅資金投入格局。三是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校聯合,建立產學研一體化農文旅融合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機制;提高對高層次專業人才下鄉的政策激勵,鼓勵專家學者、黨政干部、企業家等各類人才加入農文旅融合發展隊伍;打好“鄉賢牌”,激活鄉賢資源、凝聚鄉賢智慧、匯集鄉賢力量,鼓勵引導鄉賢參與農文旅融合發展。
突出創新驅動激發鄉村振興動力
必須把創新擺在突出位置,構建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一是加強科技創新,引領消費升級。要加快建立支撐鄉村文化發展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利用數字化技術收集、管理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建立規范化、特色化農村資源數據庫,支持文化科技項目攻關和文化IP打造,推動夜間經濟、鄉間經濟、網間經濟等“三間”發力,提升參與性、娛樂性、互動性消費體驗,以科技創新驅動農文旅消費升級。二是加快產品創新,延伸產業鏈條。按照提高附加值、延長產業鏈的原則,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盤活農村資源,因地制宜謀劃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快構建現代農業服務業體系,打造集生產、儲運、加工、營銷于一體的特色農業全產業鏈大格局。三是實施品牌創新工程,提升文化內涵。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內涵,對田園風光、紅色文化、鄉村文化等具有開發基礎和潛力的資源進行梳理整合,找到文化供給和市場需求的切入口,挖掘特色經濟價值,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品牌,以品牌創新為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振興賦能。
完善協調機制釋放鄉村振興活力
農文旅融合離不開頂層設計、制度保障、合作平臺,更離不開政府各部門、投資者、經營者和農民等多方面的協同推進。一是推進制度創新,構建融合發展機制。建立健全融合發展組織領導機制,建立重大事項聯合審議、決策制度,完善農文旅融合發展政策協同體系,形成黨委政府牽頭、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協同組織機制,確保農文旅融合政策、舉措落地落實。二是搭建合作平臺,提升融合聯動機制。把市場需求與當地農林牧副漁等自然生態資源、鄉村文化特色結合起來,聯合農、林、住建、交通、文旅等部門,開辟農文旅融合項目“綠色通道”,按照“全景式打造、全產業發展、全社會參與、全方位服務、全區域管理”原則,多領域寬范圍協同推進鄉村振興。三是加強統籌協調,構建利益均衡機制。既要大力支持企業經營生產又要規范企業經營行為,并通過信息公開、民主決策等方式,保護農民的土地、資金、生態等合法權益,同時鼓勵農民積極主動參與農文旅融合發展獲取更大實惠,逐步構建兼顧公平的利益均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