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年前,由于奧運會、世博會和財政支持對于實體經濟的刺激,使中國酒店業從高端星級酒店到經濟型酒店,都獲得一輪“狂飆突進”式的發展,期間新開酒店的同比增速連續多年維持在40%以上。
經濟連鎖酒店已成為國內酒店市場上發展最為成熟的類型之一,并占據著巨大的市場體量。但是在過去5年,經濟連鎖酒店增長率不斷下滑。全民消費需求的升級,為中高端酒店來了更大的市場,也刺激著經濟連鎖酒店不得不進行轉型升級以滿足市場需要。
酒店消費市場分化 低端市場經營慘淡
在歷經數年的低谷期后,國內酒店市場終于回到了上升通道,其中高端酒店市場更是全面回暖。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五星級酒店平均每間客房收益為483元,首次超過2011年的歷史最高點477元。
游業的快速發展是推高酒店市場的首因。當前我國旅游業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2018年,我國旅游收入達到5.13萬億,同比增長12.25%,旅游人數上升至55.4億人次,同比上升10.80%。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也對酒店行業產生了更多的需求。
同時,中研普華研究員姜開玉認為,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增長,我國消費升級趨勢較為明顯。消費者更加注重個性化體驗,高端游客或商務人士傾向享受高端的個性化產品與服務,這也是為什么高端酒店的出租率高的原因。
而酒店市場遵循“二八原則”。雖然與其他檔次酒店相比,高端酒店市場占有率較低,但把握著大部分的高端消費群體。隨著消費者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及相關配套消費,高端酒店人均消費額度抬高,所以行業營業收入增長快。
但是在中高端酒店市場回暖的時候,發展亦有隱憂。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報告顯示,過去五年,國內高端酒店經過鎮痛調整,其經營毛利率在緩慢上升。一線城市基本控制在37%。隨著新增供給逐漸被消化,包括收益管理概念逐漸普及,未來一線城市酒店經營毛利有望進一步提升。而二三線城市相對慘淡一些,特別是三線城市經營毛利率在20%徘徊,并且在未來較難有快速提升。
低線城市對于中高端酒店不買賬,成為了酒店業進一步發展的桎梏。同時本土化人才少也是酒店業發展的隱患。不少酒店開發者對酒店業缺少專業認知、人才培養跟不上發展,都增加了酒店的經營難度。
挖掘下沉市場消費升級 OYO酒店填補空白
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帶動了出游人數連年上升,酒店需求也隨之增加。在消費升級趨勢下,消費者對酒店的需求也從之前的“入住需求”轉為“多樣化需求”,這三線以下城市,消費升級對于人們而言更多是質價比的提升,而不是單純的住中高端酒店。
OYO酒店的出現在很多程度上填補了下沉市場的消費需求,據了解,OYO酒店的商業模式為向單體酒店提供“經濟型改造”的解決方案,通過標準化、品牌化、精細化的輸出,解決了單體酒店們品牌、技術、成本、人才、渠道等資源受限的困境,同時在運營和定價方式掌握主動權,通過大數據實時定價保證單體酒店的收益最大化和消費者入住體驗。
這種全新的方式解決了下沉市場酒店業的兩大痛點,巨大存量市場改造和連鎖化率低。通過輕加盟的模式,為原本服務質量不佳的單體酒店進行國際品牌背書,滿足了人們對于個性化、智能化、社群化、體驗化的需求。
華美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高級經濟師趙煥焱曾表示,目前中國酒店業的首要任務是從酒店投資走向酒店管理,落實國家關于發展文化軟實力的要求,改變重投資輕管理、重硬件輕軟件的情況,這既是中國經濟轉型的要求,也是中國服務走向全球的前提條件。
而OYO酒店的出現一改中國傳統酒店品牌“地產+酒店”的模式,用“服務+科技”賦能單體酒店,將品牌的戰略重點放在了酒店管理上,通過人才培養和大數據運營全方位提升酒店的運營能力,將服務質量和消費者體驗放在了首位,成功打出了品牌聲量和規模效應。
消費升級在一二線城市意味著消費群體向中高端酒店靠攏,而在下沉市場則意味著需求多元化,需要OYO酒店這樣的新型品牌提供性價比服務,可以預見,隨著中國酒店業的消費分級、服務需求的多元,借著消費升級紅利,將再造一個連鎖酒店業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