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旅融合發展“元年”,詩和遠方的牽手帶來了更多的期待。牽手容易,如何才能使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讓文化可以走向遠方、旅游可以更有詩意?此時,擁有豐富文化、旅游資源的蕭山,把這場緊扣時代脈搏的探索放在了廣袤的美麗鄉村。
1月12日,首屆蕭山鄉村文化旅游節在進化鎮歡潭村拉開序幕,屬于蕭山鄉村文化旅游的“四季歌”正式唱響——接下來,通過整合全區鄉村文化旅游資源,圍繞“春賞花、夏撒歡、秋健身、冬品味”四季主題的百余項活動將“組團出道”,奉上一場貫穿全年、深度發現蕭山鄉村美景的文化和旅游大餐,讓市民及游客盡享鄉村之美。
從深居閨中到風光無限
從蕭山城區出發,30公里外,有一座三面環山的古樸村落歡潭村。這里因“倚山環水”的自然環境而獨具魅力,更因其“千年耕讀寄國憂,一潭清水釋鄉愁”的人文底色而享譽蕭紹平原,卻因路途遙遠鮮有人至。
去年9月,進化鎮人民政府、蕭山區國資經營總公司、浙旅蝶來酒店集團三方簽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在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支持區域經濟發展、旅游示范項目開發、旅行社客源合作、康養旅游項目開發、重點文旅企業經營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推進進化鎮美麗城鎮建設,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作為首個合作示范項目,歡潭村深入挖掘“忠義”文化,讓文化“活”起來,旅游“火”起來。去年國慶期間,憑借一場“凈心之旅”走進歡潭啟動儀式,深居閨中的歡潭開始不斷吸引市民、游客前來“打卡”。
時隔三個月,歡潭村再迎“高光時刻”——在首屆蕭山鄉村文化旅游節開幕式現場,一場《忠義歡潭》的主題表演融化了冬日寒意。
豐富多彩的演出、年味十足的農貨展、驚喜滿滿的非遺和互動體驗、科技感爆棚的5G旅游體驗以及書法家的現場送福等活動,在歡潭組成了一場年味十足的鄉村文化嘉年華。
這場集視聽、游玩、品味為一體的鄉村文化旅游體驗活動中,最具蕭山味道的當數“十碗頭”展,百日、得周,上梁、進屋,做壽……在隆重時刻,蕭山淳樸的待客之道,濃縮在“十碗”全心全意、十全十美的菜肴之中。
“養在深閨”的歡潭插上鄉村旅游的“翅膀”,從大山深處走向遠方;而越來越多游客,從遠方來到這里,體驗向往的生活。數據顯示,本次活動吸引了2000多周邊群眾趕來觀看。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古韻歡潭的復與興,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東晉詩人陶淵明筆下余韻悠長的鄉村田園畫卷,即便跨越千百年,依然可以在心中回響。
此時,歡潭的新征程還在繼續,而蕭山的鄉村文化旅游也從歡潭正式開啟。
從美麗鄉村到美麗經濟
當然,鄉村旅游除了綠水青山,更需要“內外兼修”濡染文化底蘊。
蕭山不僅擁有8000年歷史的跨湖橋文明、“壯觀天下無”的錢江大潮和見證“錢塘自古繁華”的京杭運河,還創建了湘湖國家旅游度假區等5家4A級景區,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源頭。
如何用好這些獨特的文化名片?蕭山的做法是深入挖掘打造蕭山古越文化、運河文化、錢塘江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湘湖文化等五大文化,并在區、鎮、村三級形成有理論、有實證、有亮點的文化體系,為美麗鄉村增添文化底蘊和人文氣質。
找準文化與旅游最佳連接點,蕭山鄉村文化旅游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走入樓塔鎮,蜿蜒穿鎮的小溪為古鎮戴上美麗項鏈、“仁德傳芳”的老樓成為樓曼文紀念館、洲口溪塑造起樓氏發展軸卷……通過突出一個“古”字,做活一個“水”字,樓塔圍繞古鎮、古橋、古溪、古樹、古人,通過美學喚醒樓塔沉睡的千年文化。現在沿著錢镠路一路向西,從工業區、到商業區、到生活區,再進入古鎮核心區,仿佛從現代穿越回了千年之前。
為了讓城市人可以體驗原汁原味的鄉村,利用自身的天然優勢,河上鎮重點打造了鳳凰塢村、東山村、眾聯村、璇山下村、三聯村五個美麗鄉村,并以蕭山抗戰紀念館、中美合作抗戰紀念館等著名景點,浙江省銀宿海鳥天地、惜晚廬等特色民宿,全國最大互聯網親子平臺首個線下營地——寶貝走天下自然營地為“吸睛點”招攬游客。
擁有國家級登山健步道的戴村鎮沈村村則主打山地運動,道路設計路段各有特色。蜿蜒而上的健步道,不僅讓游客鍛煉了身體,沿途的風景也是一種美的享受。尖山下村則挖掘火山遺址和七都溪的竹林與水生態,鄉村游風生水起。
作為極富江南特色的“昭東水鄉”,瓜瀝鎮東恩村深度挖掘航塢山古詩詞、小白龍傳說等文化特色,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示文化軟實力,打造一村一品,描繪出“見山、望水、有田、宜人”的美麗鄉村畫卷。
而類似的“融合”還在持續——在首屆蕭山鄉村文化旅游節開幕式上,蕭山區與杭報集團、浙旅職院、蕭山移動等多家單位簽署了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相關的合作協議,這也意味著蕭山將進一步彰顯文旅融合在促進鄉村振興發展中的價值和力量,讓旅游更有“詩意”,用旅游的載體傳播文化,讓文化走向“遠方”。
聽,蕭山鄉村文化旅游的“四季歌”多么悠揚!
從一枝獨秀到遍地開花
過去,許多人心中蕭山旅游的“IP”始終是湘湖,對于湘湖以南的這片區域則相對陌生。如今,通過全面開拓全域旅游大格局,蕭山要重拾人們對偏遠之地的浪漫想象,真正讓游客們在蕭山慢下來、留下來。
根據計劃,以歡潭為起點,蕭山首屆鄉村文化旅游節將推出“1+4+N”系列活動——“1”是一場開幕式,“4”是指圍繞“春季賞花、夏季撒歡、秋季健身、冬尋年味”的四季系列主題,“N”則是通過梳理和挖掘蕭山現有的鄉村文化旅游資源,結合節氣,在全區各個鎮街推出的八大類(紅色、文化、民俗、親子、凈心、采摘、飲食、健身)共100項子活動,打造一場貫穿全年、深度發現蕭山鄉村美景的文旅大餐。
接下來,越來越多“聚人氣”、“接地氣”的鄉村文化旅游活動將不遺余力地讓蕭山每一處角落成為“目的地”。
開春后,萬株梨花次第漸開,浦陽鎮將與市民們共同度過第三個梨花節。再往后的農歷七月十八,浦陽鎮江西俞村將繼續“扎河燈、放河燈”的民俗活動,屆時,千盞河燈將隨波順風沿江而下,仿若銀河。
所前鎮的楊梅節是陪伴無數蕭山人度過炎炎夏日的“老朋友”,品嘗鮮甜的楊梅之余,還可以去往戴村的三清園大草坪參與第二屆親子帳篷節,搭帳篷、做游戲,體驗山水之美,感受人文之樂。在距離戴村10公里外的樓塔,那里還有一場對標氧氣音樂節 、西湖音樂節的蕭山音樂節,在聲聲蟬鳴的夏夜,奏出清新悅耳的音樂。
而等到層林盡染,衙前鎮鳳凰山腳下,衙前農民運動系列文物點、運河參觀點等景點將回顧一段讓浙江人引以為傲的紅色記憶;若是想要感受稻谷豐收的喜悅,也可以去十月舉辦的河上稻香節,體驗割稻、打稻等農事體驗活動。
到了冬季,搡年糕、寫春聯、裹圓團等一系列年俗活動將在河上鎮、義橋鎮、樓塔鎮等地陸續上演……
當個性化休閑時代到來,鄉村旅游產品進入創意化、精致化發展新階段。而這樣一首從南到北、從春夏到秋冬的“四季歌”,正是蕭山區深度挖掘蕭山鄉村文化旅游發展模式的全新探索。通過把整個區作為一個“大景區”,蕭山的目標是把此前散落在各鎮街的景區景點、特色活動串點成線、連線成片,同時,打造出新的文旅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