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國乃至全球蔓延,對短期經濟活動產生較大的影響,尤其是以文旅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受此次疫情沖擊最為嚴重的是交通運輸、文旅餐飲、商業零售、影視院線等板塊。全國各地大小城市、鄉村街道開始封路、封城,旅游產業徹底進入“癱瘓”。
據2003年SARS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國家和主管部門曾出臺一系列的政策和舉措振興旅游產業,比如減免旅游行業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部分政府性基金,推出特定短期貸款貼息;向旅行社退還部分質量保證金等,快速實現文旅經濟的迅猛增長與報復性反彈。2019年是文旅產業進入5.0時代的伊始年,是大眾消費、沉浸式體驗的全域旅游新階段,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元年,全域旅游的屬性是沉浸體驗的旅游方式,是旅游產業完全依賴市場活化的經濟手段,市場的活力決定旅游業的復蘇。因此,文旅產業在疫后的快速回暖,需要發現新機遇,進行新思考,做好積極應對或快速轉型升級的準備。
作為政府文旅主管部門,如何精準推動疫后產業復蘇?作為文旅經營企業,如果真的幾個月顆粒無收,應該如何應對?疫情后景區如何自救?怎么彌補損失?國家及地方出臺的“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系列扶持政策,如何理解和應用?這些問題,都需要進行系統科學的梳理設計。
文旅產業此時不能只有“煎熬、等待”,在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上,更需要理性分析,統籌設計。作為文旅融合發展的新階段,文旅產品和業態同時都在一個起跑線上,我們與發達國家的文旅觀光產業的規范和標準相差甚遠,服務細節都需要標準化的提升,疫情一旦如潮水般退去,在經濟回彈時期,是否能抓住需求,對人才、文旅 IP、產業業態 、文旅ISO等發揮短期提升的作用,進行業態升級轉變。全方位的吸取借鑒,分析市場需求的關注點,實現文旅5.0業態的浸入式體驗,是謀劃的關鍵。
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中國人對健康的認知,對生活習慣的提升,也更認識到文化消費的急缺性,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的消費習慣都將全面升華。如何制定更多創新的產品和服務體系來滿足新消費者的需求,推動行業自身的發展,是疫情過后文旅產業復蘇的關鍵。
通過5G的普及使用,智能化為旅游業帶來賦能。提供“無人接觸服務”模式,通過人工智能服務體系,提升智能化的管理體系,提升外在服務與企業 IP意識。文旅旅居業態新模式將會與“無人”模式緊密結合,無人超市、售貨機、無人管家等實現標準化升級。通過電子商務,對核心文旅產業功能區的在線流量和社群,提供虛擬旅游、文創產品推廣,精準定位社群經濟建設。對以康養為主題的文旅景區,全面設計以親子、核心團眾、家庭為“放心”團的新消費觀念。疫情過后正是春暖花開,消費者對大自然的需求大,同時更傾向非群聚概念,謀劃設計以康養修心為主題的內容“核心團”體驗內容,通過健全的全域標準化服務體系,設立疫后心理康復文旅計劃。
武漢作家方方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我們唯一的事,就是把這一切都扛下來。
病疫在給人類帶來災難的同時,也會使人類文明有著新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