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19日電(記者劉佳) “與餐飲、零售等其他服務業相比,此次疫情對旅游行業的影響較大。”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在18日人民網舉辦的線上“金臺圓桌”人民戰疫·影視、文旅行業對策共商會上表示,“今年暑期安排存在不確定因素,建議理性看待市場反彈。”
疫情當前,努力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成為各行各業重要的任務。為助力影視、文旅行業答好“雙勝利”這道考題,人民網通過“人民在線通”視頻系統舉辦線上的對策共商會,邀請來自影視、文旅行業企業代表及專家,共同為影視公司、文旅企業渡過難關、蓄勢發展建言獻策。
其中,8位企業代表,以及來自中國社科院、中國旅游研究院、中國旅游協會休閑度假分會的多位專家學者參與了本次會議文旅行業組的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表示,與餐飲、零售業等服務業相比,此次疫情對旅游行業的影響較大。“從國內游、入境游和出境游三大市場來看,對入境游影響最大。”她指出,從整體層面看,疫情對旅游經濟影響約20%—30%。從企業層面來看,對中小企業的影響較大。
面對這個突然的沖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宋瑞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政府部門在防控疫情發展的同時,快速、密集地出臺了金融、財稅、勞動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從國家層面到地方層面,已經形成了一套組合拳。未來的政策空間應該以地方層面為主。各地將根據當地財政實力、產業結構、對旅游業的重視程度等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當然,僅靠政府救市是不夠的,企業和行業也在積極行動。企業自救、行業互助、政府救市是大家應對當前疫情的共識。”
目前,有部分專家提到疫情過后,旅游業會出現“報復性反彈”。她認為,應當理性看待。“歷史情況表明,2003年非典疫情后的‘十一’假期,市場增速只有1%,并沒有預期和想象的大。今年學生的上學時間和假期長短不確定,所以對反彈的時間、程度和幅度都要理性看待。”
除此之外,她提醒,面對細分領域的并購熱潮和洗牌,要做好心理準備,應對在建項目及待建項目有投資爛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