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為了促進文旅消費,近來國內多地推出了發放消費券、景區門票半價等措施。3月以來,浙江、江西及甘肅省隴南市相繼推行2.5天假期制刺激消費。外省市網友大呼羨慕的同時不禁疑惑,多出的半天假期怎么休?會縮短法定工作時間嗎?其他地區會跟進嗎?
2.5天休假模式,即周五下午+周末的小短假調休方式。2015年8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彈性作息,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一些地方也頻頻出臺類似舉措,但從落實成效看并不樂觀。
基于疫情影響,為刺激消費出臺的2.5天假期制再次引人關注。有專家表示,“該政策反映了進一步刺激消費的積極姿態,有可能服務消費,尤其是休閑旅游度假等產業形成一定的刺激作用。”的確,優化休假安排有助于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活躍經濟促進社會發展,畢竟公眾希望有充足假期享受休閑,而旅游市場也需要這樣的消費群體。
理想狀態下,2.5天假期制刺激消費是重大利好,但前提是這種假期制度能夠真正落實到位,使勞動者想休、能休、敢休。若不然,2.5天假期制只是停留于文件或者倡導層面,參與者的積極性不高,無論是用工單位不給休假還是勞動者不愿意休假,恐怕都難以達成刺激消費的目標。
近幾年,十多個省份都出臺了鼓勵休假2.5天的意見。不過,無論是國務院出臺的相關意見,還是各地的實踐,在執行上都有著諸多限制性條件,比如明確是“有條件”的單位而不是全部單位、企業統一實施。這樣的問題當前依然存在,若沒有相關配套措施跟進,2.5天假期制恐多是“好看”而已。
江西此次的做法或可作為借鑒:今年二季度試行周末2.5天彈性作息,積極引導干部職工周末外出休閑度假。彈性作息減少的工作時間,通過延長其他工作日時長調劑補回。與之配套的是,部分景區星期五下午門票半價;投放1000萬元電子消費券;推出“優惠套餐”和“大禮包”等。盡管依然是非強制性,但“組合拳”方式能否有效推動2.5天假期落地,值得期待。
從根本上講,無論是法定假期還是鼓勵性假期,保障勞動者的休息權,最重要的是用人單位的積極配合。雖然出臺彈性工作制主要是為了增加閑暇時間,鼓勵消費,但只有勞動者休假權真正得到保障,其才能以更好地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到工作休閑兩不誤。當然,在具體實施中也須因地制宜,做好協商工作,避免出現不必要的矛盾。(楊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