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9日電 (田虎)4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聯合騰訊文旅與騰訊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部組織線上發布會,共同發布《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趨勢調研報告》。本次報告通過2000余萬條文本的大數據輿情分析、15163份有效問卷和多位受邀用戶線上1對1深度訪談,并借助旅游心理學和旅游行為學相關理論整合而成。
武漢成為疫情后全國網民最想去的旅游城市
通過輿情大數據分析,調研發現疫情前人們想去旅游的城市多數為熱門旅游城市。除熱門旅游城市外,武漢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與懷念,成為最想去的旅游城市TOP10中第一名;而對于湖北網民,除熱門旅游城市外,疫情過后還想去湖北省內的熱門景點所在城市旅游。
同時,報告顯示,未來一年(2020Q2-2021Q1)人均旅游消費預算為5746元,比去年增加了734元。之所以人均旅游消費增加,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去年未出游今年制定旅游計劃的人數增加;二是中低收入群體旅游消費力提升:三是旅游花費在3000元以上分段的比例較去年顯著提升。
此外,受疫情影響,28.3%的人群取消了原行程,16.7%計劃改期,9.1%更改了旅游目的地。隨著國內疫情平穩,人們對旅游關注度穩步提升,9.4%的人群在疫情中制定了新的旅游計劃。近三成旅游者預期疫情結束后3-6個月恢復旅游活動,近三成旅游者處于觀望狀態。也有21.3%的旅游者在三個月內重啟旅游活動。
智慧文旅在消費復蘇中發揮重要作用
疫情期間,科技正在強化大眾對旅游衛生安全的感知與信任。報告提到,超半數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關注與旅游衛生安全高度相關的“應急救援信息推送”和“客流預警及疏導信息”。“一碼通等數字身份識別服務”被40.9%的受訪者關注,大多受訪者表示認可該項服務并覺得有必要持續推廣。
同時,科技有助于降低文旅需求向消費行為的轉化門檻,40.9%的受訪者對“通過線上發放文旅消費補貼優惠券”感興趣。除此之外,科技正以創新方式升級優化游客的體驗。52.7%的受訪者認為“客流預警及疏導信息”很有必要,36.9%的人在旅游過程中關注“線上文旅信息推送”。疫情期間有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使用過“景區在線直播”和“網絡虛擬景區”功能。科技使得部分文旅產品在疫情期間克服時空限制服務游客,或將成為疫后一大發展熱點。
發布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談到,新冠肺炎疫情是近代以來全球旅游業面臨的最大沖擊,各級政府部門出臺了諸多扶持旅游企業的政策,對于行業紓困、穩定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