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旅游行業只有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導下,立足游客需求,加快數字化轉型,才能獲得持續健康發展
五一假期,沒有圍欄、不收門票的杭州西湖景區是如何科學管控景區流量的?除了收費景點預約購票外,西湖景區采用了電子圍欄技術,對容易出現人流聚集的區域加強客流疏導,還利用城市“大腦”以及導航軟件,對進入景區的車流人流進行管控。五一假期,預約旅游等技術手段大顯身手,對于加強景區疫情防控和實現安全有序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五一假期,人們的出游需求更加旺盛。為嚴格規范旅游景區管理,文化和旅游部節前發布相關通知,要求景區預約開放,合理控制流量,確保安全有序運行。五一假期,僅在攜程上,可預約的景區數量就超過4000家。各景區紛紛公布每日預約數額,如故宮每天限額5000人、黃山每天限額1.5萬人……通過預約可以有效控制游客流量,保障旅游秩序,同時也提升了旅游體驗。
據報道,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近七成的景區恢復開放。越來越多的景區實施分時段預約,將景區門票按小時分段,讓游客提前知悉景區人流情況,實時看到預約數量,及時調整行程,景區可根據游客預訂情況有效控制流量。
在這方面,杭州西湖景區的智慧系統對疏導客流發揮了很大作用。利用智能紅外測溫儀可以同時對多人進行測溫,城市大腦通過海量數據分析,發揮了數字治疫、數字治堵的系統功能。
預約旅游方式的推廣同時撬動了新消費模式。隨著景區預約、住宿預訂成為潮流,對于景區從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轉型升級提出更高要求。疫情防控催生了新的業態和消費模式,為旅游業提供了新機遇:發展旅游新業態,驅動景區智慧化程度提升,推動供給側全面向全域旅游變革,在吃住行游購娛等諸方面不斷加快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步伐。
不少景區使用智能的AR、AI技術推動了智慧景區建設。泰山景區、杭州西溪濕地等引入景區智能管理系統與無人機巡航,在大量人群聚集發生時,智慧景區系統起到了重要的警示與管控作用。杭州西湖景區實施的圈層管控手段對于開放型景區客流管控效果明顯。西湖智慧景區管理系統根據不同圈層人流量進行管控,保持每個圈層適度的人流量,并在游客聚集超限時及時封閉入口。通過打造智慧系統,景區從環境監控到游客體溫監測、霧化消毒以及市場預測、游客疏導等方面實現了全方位管控,大大提升了節假日旅游安全保障。
對住宿業來說,擺脫疫情影響不僅靠市場分析,還需要靠科技手段。愛彼迎平臺為滿足游客“零接觸”自助入住,以精細的市場調研與細分技術,及時上線數萬套“安心住”房源。近期,住宿業管理的數字化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途家民宿與蜂電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在身份認證、遠程門鎖管理、智能節電、安全報警等智能化服務體系方面尋找突破。通過智能化、數據化解決方案,可以對游客進行數據化管理,對市場進行精細化細分并實施目標市場策略。
更多的博物館、展覽館等場所利用數字化、“云參觀”的服務發展智慧旅游。對于那些無法進入景區游玩的人群來說,數字旅游就是一大福音。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景區五一假期推出“云岡石窟全景漫游”,有效彌補了預約市場外未滿足的旅游需求。山西太原晉祠博物館首次嘗試“5G+VR”“云游”項目,山東曲阜孔子博物館舉行云觀展活動,河北博物院推出“互聯網云教育項目”,這些云旅游給游客帶來新的體驗。
面對疫情給旅游業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如何以疫情防控為契機加快轉型升級,是旅游業發展以及旅游企業市場戰略調整的重點。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旅游行業只有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導下,立足游客需求,加快數字化轉型,才能獲得持續健康發展,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者:張苗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