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蜀水,風光旖旎。川渝兩地都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又互為重要客源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兩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提供了新機遇。成渝兩地文化旅游品牌如何升級?旅游聯動有哪些高招妙招?又將如何惠及市民游客?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住渝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文化旅游委主任劉旗接受了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專訪。
4月22日,渝中區洪崖洞,洪崖洞和寬窄巷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
力度升級 從“串門”游破題
今年年初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旅游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為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重慶旅游行業想出各種辦法,比如云游景區、線上觀展等,但對實際消費的提振并不明顯。“旅游業和其他行業不同,需要人們到實地體驗,從而產生消費,盤活產業。”劉旗說。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各地旅游景區基本恢復開放。劉旗介紹,重慶要求各景區日接待量不能超過最大核定值的30%,從實際監測情況來看,很多時候這個30%也沒滿。“目前形勢下,還處于重慶人游重慶的階段,除節假日外,省外游客來渝還是比較少的。”劉旗說,與其他省市不同的是,川渝山水相依、交通相連,兩地休閑旅游長期以來就熱衷“互串家門”,這為兩地破解現狀難題提供了契機。
為化解疫情影響并探索形成長效機制,惠及更多市民游客,5月16日,重慶與四川同步開啟“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動,攜手開展“川渝百萬市民免費互游景區”活動,兩地旅游景區分別面向重慶、四川籍游客推出免費門票優惠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重慶四川兩地官方媒體華龍網、川報觀察就以線上搶票的形式對活動進行預熱,成渝各地景區組CP,向市民免費發放了上千張川渝兩地景區門票。活動參與度爆棚,屢屢刷新熱搜,驗證了兩地市民的“串門”熱情。
路徑升級 “頂流”CP合體營銷
自今年1月首次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來,重慶與四川的旅游合作就邁入了提速升級的快車道。4月22日,洪崖洞、寬窄巷子戰略合作簽約。自此,重慶洪崖洞、成都寬窄巷子兩大城市“頂流”景區在品牌聯播、市場營銷、產品互推和游客導流等領域開啟深度合作。
“寬洪大量”CP官宣消息一出,立馬登上熱搜,兩地網友紛紛來“領糖喝喜酒”。劉旗認為,重慶成都文旅CP以合作的方式應對市場挑戰,通過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等形式,強強聯手,將共同為兩地文旅產業開辟新路徑。
劉旗說,按照政府對于兩江四岸的規劃,今年將以5A級景區的標準打造長嘉匯大景區,未來此處“正看江,背看城”的城市景色將得到進一步升級。“依托長嘉匯大景區,我們還將舉行夜景文化節、文創產品設計大賽等。”劉旗說,“這其中,很多活動就將由重慶和四川共同舉辦,有些是重慶主辦,四川來參與,有些則是四川主辦,重慶來參與,從而推動兩地優惠政策和文旅產品等共建共享。”
為推動文旅行業重振復蘇,吸引更多人到區縣景點去,重慶還將于今年6月推出“曬旅游精品·曬文創產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動,并持續至11月。重點圍繞重慶最美的自然風光、最贊的文創特產、最佳的銷售服務、最好的旅游享受,發展文化旅游產品創意、生產、宣傳、銷售全產業鏈條,打造獨具特色的文旅融合推介模式2.0版本。
平臺升級 培育巴蜀文化旅游品牌
劉旗介紹,為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建立健全川渝兩地聯動機制,協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和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簽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建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文化和旅游工作機制,聯合成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文化和旅游專項工作組,共同爭取國家層面相關支持,統籌規劃重大平臺、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同時,積極拓展文化旅游交流合作范圍,重點引導和鼓勵兩地在資源開發、線路打造、產品設計等方面深度合作。
兩地還將在線路打造、產品開放、資源保護等方面共同培育巴蜀文化旅游品牌,著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同時,實施巴文化遺址和蜀文化遺址考古調查與發掘,建立非遺保護協調機制,共同推動川劇、川菜、蜀錦、蜀繡、石刻兩省市同根同源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研究梳理和保護傳承。產業方面,依托重慶、成都“文旅雙核心”和知名景區景點,大力開發文旅+大熊貓、文旅+影視等新文旅業態,培育“巴蜀文脈”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雙方還將共同實施節會活動培塑工程,搭建巴蜀文化旅游推廣聯盟,共同實施區域文化品牌培育工程,共同策劃聯合舉辦展覽,共建文化旅游公共服務平臺,以兩地智慧旅游展示系統為載體,推動實現 “一碼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