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 (記者 劉麗靚)國家發改委6月3日消息,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瞄準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需要政府支持引導的公共領域,明確提出了4大領域17項建設任務。《通知》提出,各地區要綜合考慮資金保障情況、財務平衡及收益狀況,分階段、有步驟地滾動謀劃設計不同性質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成熟一批、實施一批。并在湖北、長江三角洲區域、粵港澳大灣區和其他東中部都市圈地區,兼顧西部和東北地區,選擇120個縣及縣級市開展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工作。
《通知》提出,要抓緊補上疫情暴露出的縣城城鎮化短板弱項,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促進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擋升級、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擴大有效投資、釋放消費潛力、拓展市場縱深,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提供重要支撐。
《通知》指出,各地區要綜合考慮資金保障情況、財務平衡及收益狀況,分階段、有步驟地滾動謀劃設計不同性質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成熟一批、實施一批。著眼保障縣城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加快謀劃一批完善縣城基本功能、無償滿足公共需要的公益性項目,以及有一定收益但難以商業化合規融資的公益性項目。著眼釋放政府投資乘數效應,科學謀劃一批具備一定市場化運作條件的準公益性項目;探索通過盤活存量資產、挖掘土地潛在價值等方式,推動公益性、準公益性與其他有經濟效益的建設內容合理搭配,謀劃一批現金流健康的經營性項目。
據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4大領域17項建設任務具體來看。一是推進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含6項建設任務。在健全醫療衛生設施方面,主要是縣級綜合醫院(含中醫院)提標改造、縣級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完善縣級婦幼衛生健康服務機構等。在完善教育設施方面,主要是建設公辦幼兒園、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設施、建設普通高中校園校舍設施等。在改善養老托育設施方面,主要是擴充護理型床位、建設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建設綜合性托育服務機構和社區托育服務設施等。在發展文旅體育設施方面,主要是打造新型文旅商業消費聚集區、完善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改善游客服務中心等旅游配套設施、建設體育公園和城市公園等。在完善社會福利設施方面,主要是建設兒童福利設施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設施、殘疾人康復和托養設施、公共殯儀館和公益性骨灰安放設施等。在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方面,主要是建設集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美好生活服務站。
二是推進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含3項建設任務。在完善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設施方面,主要是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終端處理設施、危險廢物處理設施等。在健全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方面,主要是提高管網收集能力、提標改造污水處理廠、建設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設施等。在改善縣城公共廁所方面,主要是配建補建固定公共廁所或移動式公共廁所、改造老舊公共廁所、增加無障礙廁位和第三衛生間等。
三是推進市政公用設施提擋升級,含5項建設任務。在優化市政交通設施方面,主要是建設公共停車場、改造客運站、完善市政道路“三行系統”等。在完善市政管網設施方面,主要是更新改造水廠和老舊破損供水管網、完善燃氣儲氣設施和燃氣管網、集中改造燃煤鍋爐、推進路面電網和通信網架空線入地等。在發展配送投遞設施方面,主要是建設公共配送中心、布設智能快件箱等。在推進縣城智慧化改造方面,主要是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搭建縣城智慧化管理平臺等。在更新改造老舊小區方面,主要是完善水電氣路信等配套基礎設施和養老托育、停車、便民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
四是推進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含3項建設任務。在完善產業平臺配套設施方面,主要是在產業園區和特色小鎮等縣城產業集聚區內,健全檢驗檢測認證中心、技術研發轉化中心、智能標準廠房、便企政務服務中心、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等。在健全冷鏈物流設施方面,主要是建設冷庫、生鮮食品低溫加工處理中心、冷鏈物流前置倉等。在提升農貿市場水平方面,主要是改善交易棚廳、在批發型農貿市場配置檢測檢疫設備、在零售型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市場完善環保設施、改造畜禽定點屠宰加工廠等。
在資金支持上,該負責人指出,一是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落實政府投資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的要求,針對縣城公益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設計多元化的財政性資金投入保障機制。縣城公益性項目主要通過地方政府財政資金予以投入,符合條件的縣城公益性項目可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予以適當支持。對其中有一定收益但難以商業化合規融資、確需舉債的縣城公益性項目,除上述資金支持渠道外,還可通過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抗疫特別國債予以支持。二是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針對縣城準公益性及經營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設計市場化的金融資本與工商資本聯動投入機制。對符合條件的大中型準公益性及經營性項目,可通過健全政銀企對接機制,利用開發性政策性商業性金融、國家城鄉融合發展基金予以融資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縣城智慧化改造、產業平臺配套設施建設等領域項目,可通過新型城鎮化建設專項企業債券予以融資支持。規范有序推廣PPP模式,帶動民間投資參與投入的積極性。
《通知》明確,將選擇120個縣及縣級市開展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工作。切實加大中央財政性資金等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其圍繞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項目范疇,啟動建設示范性項目,創新資金投入方式與運營模式。
據該負責人介紹,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名單,從數量看,示范縣及縣級市數量為120個,占全國縣及縣級市(1881個)的6%。從結構看,在示范名單中,縣的數量占2/3、縣級市數量占1/3。從分布看,長江三角洲區域、粵港澳大灣區等東部地區縣城58個,中部地區縣城31個,占示范數量的74%,其中湖北、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山東各10個;西部和東北地區有條件縣城31個,其中邊境城市5個。從區位看,中心城市周邊和有關省份初步編制完成的9個都市圈規劃內的縣城為81個,占示范數量的68%。此外,縣級政府綜合債務率預警縣及縣級市一概不納入。
《通知》強調,各市縣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嚴防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審慎論證項目可行性,優選項目、精準補短板、不留后遺癥。嚴防“大水漫灌”,確保精準投資、提高投資效益。嚴防“半拉子工程”,確保項目資金來源可靠、規模充足。嚴防“大拆大建”,優先采取改擴建方式,必要時采取新建遷建方式。嚴防“貪大求洋”,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時期建筑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