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東方日報》6月8日報道稱,馬來西亞衛生部總監努爾·希沙姆當天在記者會上表示,該國新增新冠病例降至個位數。隨著新冠疫情持續得到控制,馬來西亞正在與成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國家協商共推“旅行泡泡”(Travel Bubble)計劃。在此之前,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已達成正式協議,計劃在兩國恢復安全通航后,盡快建立跨塔斯曼海峽“旅行泡泡”,嘗試在疫情后重新開放邊界,拉動旅游消費。
“泡泡”一詞,在英語當中常常被用來解釋為“交際圈子”。在疫情封城期間,新西蘭衛生部門提出一個家庭是一個“泡泡”,大家要“躲在自己的泡泡當中”,不要碰到其他“泡泡”,以保證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隨著疫情逐漸好轉,“泡泡”也不斷擴大,從一個家庭,再到一個學校,一個社區,到最后整個國家成為一個安全的“泡泡”。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新西蘭人開始呼吁開啟“澳新旅行泡泡”,希望兩個國家之間人員自由往來,入境不需要強制隔離。
新西蘭是澳大利亞除了中國之外的第二大游客來源國,而澳大利亞是新西蘭第一大游客來源國。在兩國的疫情控制都表現不錯的情況下,“澳新旅行泡泡”被認為是可行的開放方案,有利于拉動旅游和貿易往來,尤其是疫情后旅游需求可以得到釋放,對于兩國陷入停滯的旅游業和航空業會有一定幫助。
除了澳新兩國,法新社7日報道稱,歐洲一些國家也在考慮建立特殊的“旅游走廊”或“旅游泡泡”,讓來自低感染風險國家的人自由旅行,不需要在目的地進行14天隔離。泰國旅游局局長育他薩5日表示,泰國總理巴育最近指示泰國旅游和體育部準備就“旅行泡泡”協議進行雙邊談判,談判的首批國家將在亞洲國家之間進行。
不過,目前澳新政府對于跨塔斯曼海峽“旅行泡泡”還在審慎考慮當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付諸實施的時間表。“旅行泡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壓力,激活旅游業。但決策者和民眾最大的擔憂還是疫情的反復讓“旅行泡泡”變成“旅行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