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通州區發布《2020年通州區促進消費提檔升級工作措施》,提出打造“夜間經濟”2.0版。除了建設以東郎電影創意產業園為代表的夜間經濟示范區,還要新發展一條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改造提升梨園夜間經濟商圈,增加文化、體驗類業態;培育宋莊小堡、月亮河等夜間消費區域,通過策劃主題活動,在夜游、夜展、夜讀等方面挖掘消費潛力。
“夜間經濟”對于拉動消費、豐富和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各地發展提升第三產業、拉升和刺激消費的新空間。然而,提到“夜間經濟”,很多人第一反應還是大排檔、夜間餐館等“逛吃逛吃”的概念。很多地方把發展“夜間經濟”等同于開夜市,其實夜市只是“夜間經濟”的原始方式。
“夜間經濟”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新業態,繁榮“夜間經濟”需要更高層次和水平的定位與發展。“夜間經濟”可以突出餐飲服務,但更需要特色休閑、健身、文化、娛樂等活動。
北京市通州區推出的“夜間經濟”2.0版,涵蓋創意產業、特色餐飲、文化類體驗類業態,有效滿足居民不同夜間生活需求,可謂“夜間經濟”的升級版。
因此,繁榮“夜間經濟”不僅要考慮促消費提升,從消費設施供給、消費空間擴容、消費形式豐富等角度去完善和刺激,更需要從提高服務質量角度去支撐和推進。倘若僅僅停留在提供餐飲服務的淺層次形式,短時間內可能獲取一些看得見的效果,但長久看,留給消費者的恐怕只能是“雞肋感”。
提升夜間消費設施服務水平,在合乎法律框架下根據個性化需求提供娛樂、餐飲、購物、文化、休閑、游覽、觀光等多樣化高質量服務,加強“夜間經濟”監管,建立一整套監督監管執法體系,是確保“夜間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和基礎,也是各地發展“夜間經濟”必須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