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東營智慧,創造“齊魯樣板”的東營模式,市政協委員孫云珍在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上提交了《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培養現代新型職業農民》的提案,提出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流轉、培植壯大農業生產合作社、培育現代高素質農民等意見建議。
市農業農村局高度重視,并以辦理這件政協提案為契機,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推進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和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大力培育高素質農民,積極引導農民在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基礎上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規模化經營,為農村勞動力創業提供便利,為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發展空間,促進了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在提案辦理中,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強化流轉交易指導服務功能,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動員組織務工經商收入穩定的農戶退出土地經營,創新服務機制,努力實現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有效地促進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目前,全市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土地流轉125萬畝,占家庭承包土地總面積的56.82%。通過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140宗,涉及土地4.14萬畝,交易金額1.5億元。
不斷推動合作社創新發展,提升服務農戶水平。市農業農村局深入貫徹落實新修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東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意見》,加大指導、服務和支持力度,促進農民合作社發展壯大。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規范、創新發展”的原則,積極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組織和個人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和農村二三產業創辦合作社,鼓勵和支持合作社與科技服務部門、農業企業和專業批發市場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提高經營業績,吸引更多的農戶入社,形成規模效益,以合作社為載體普及農業科技知識,推廣應用科技成果,帶動農民轉變生產經營方式,逐步建立起以合作社為中心的利益分配驅動機制,提高農業生產、服務、加工、銷售各環節聯系的緊密程度。目前,全市擁有合作社2506家,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社15家。
完善培訓體系,培育高素質農民。按照“科教興農、人才強農、高素質農民固農”的要求,完善農民培訓體系,采取農業科技下鄉指導服務、組織現場觀摩、舉辦專項技術培訓、農技推廣APP等多種方式,大力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著力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以來,全市已培訓各類高素質農民6000余人。同時,積極開展高素質農民認定,研究制定了高素質農民認定標準和認定辦法,在東營區開展了高素質農民認定試點,首批認定高素質農民131人。在全省率先開展了高素質農民職稱評定試點,評定高級職稱11人、中級農民職稱42人,初級農民職稱91人。“下一步,在試點的基礎上,東營市將制定完善高素質農民認定標準和認定辦法,進一步強化體系建設,搭建專業化、多元化的高素質農民培育平臺。加強高素質農民培訓基礎設施和培訓條件建設,全面提高培訓功能和服務能力。”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推動東營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市農業農村局牽頭起草了《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施意見》,以市委辦公室和市府辦公室文件印發,明確了財政、稅收、金融和涉農項目、產業支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對龍頭企業、示范性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重點采用購買服務、大型設備購置補貼等方式進行扶持。大力支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東營市創建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分別達到2506家、2356家、682家;建設了3個市級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平臺,新創建省級田園綜合體1個,全市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到378個。據統計,帶動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達到65%,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