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内部精准资料大全-香港2025马会传真资料-香港2025开奖日历-香港2025精准资料(官方)手机app-香港2025精准资料-香港2025精准资料

    東北農民在稻田作畫,“種”出哪吒、憨豆等形象,年收入500多萬

    發布時間:2020/7/17 14:39:48 來源:新華社

          他是一名地道的錫伯族農民,他一輩子離不開兩個字,一個是“米”,一個是“農”,米是他的魂,農是他的根。從小和父親學種稻、磨米、賣米,長大以后放棄各種發展機會,在米和農之間奮斗,構筑自己的人生夢想

          來源:7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成風化人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于力、鄒明仲、高爽

          前不久,地處沈陽沈北新區的“稻夢空間”又火了一把。在這個田園綜合體中,一場特殊的龍舟賽格外吸引游人目光。這些長10米、寬1米的龍舟,不是在水上行駛,而是在稻田泥地里穿梭。


    “稻夢空間”2020年稻田畫作品《美麗鄉村》(本文照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張愛忠一邊嘴里嚼著米粒,一邊笑瞇瞇地看著稻田里精彩的龍舟比賽和眾多的游客。泥地龍舟是錫伯族人傳統的體育項目,張愛忠將這個項目融合到正在蓬勃發展的休閑觀光農業中來,成為“稻夢空間”的一個保留節目。

          張愛忠是個地道的錫伯族農民,他一輩子離不開兩個字,一個是“米”,一個是“農”,米是他的魂,農是他的根。從小和父親學種稻、磨米、賣米,長大以后放棄各種發展機會,在米和農之間奮斗,構筑自己的人生夢想。


    張愛忠在稻田旁查看秧苗


          他對米的研究出神入化,他在米中找到了靈感,給米賦予生命。他對農村充滿感情,“讓農民回歸土地,農業才有希望”是他給鄉親們的承諾,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乘著新時代的東風,他帶領一群農民,建成了在全國有名的田園綜合體——“稻夢空間”,種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單體“稻田畫”,開發出系列米產品,擦亮了米產業的“金字招牌”。開發休閑農業,鼓了自己的腰包,也富了一方鄉親。

          他被當地人看作是靠米發家的“新農民”,被譽為一粒米成就的“大農匠”。他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


    “稻夢空間”2020年稻田畫作品《憨豆先生》


          守住農民的根


          走進坐落在沈陽北部的“稻夢空間”園區,陽光的映襯下,大片水田波光粼粼,青翠的稻苗隨風起伏,似一張薄薄綠毯鋪在大地。“六一”前夕,這里迎來了開園的日子,上千游客來這里游玩,一睹“世界最大的單體稻田畫”的風采。

          幾公里外的“北源米廠”里,也是一片繁忙景象。一輛翻斗車裝滿了金黃的稻谷,正嘩嘩地往下卸貨,高達七八米的圓筒倉,將一顆顆“金粒子”迅速地吸進去,經管道傳送至室內的水稻加工車間。

          52年前,張愛忠出生于沈陽市北部的一個世代務農的錫伯族家庭。他自小就在地里摸爬滾打,幫著父親種稻,在磨米小作坊干活,練就了一身農把式,撐起不富裕的家。

          張愛忠24歲時,父親去世了。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不得不過早承擔起家庭的重擔。接手磨米小作坊后,靠著踏實、肯干,一點一點擴大自己的“生意地盤”,以自家小磨坊為原點,陸續買下周邊的小院,后來成了一家頗有規模的米廠,直至建成以稻田為主的田園綜合體——“稻夢空間”。

          生意版圖越來越大,可張愛忠還是一身農民本色。

          每天四五點鐘,天一亮,他就像其他農民一樣來到稻田里,干農活、拉家常。七八點鐘來到園區,和員工一起商議園區維護、水稻種植、米廠發展、民宿建設……

          水稻種植不是可以快速賺錢的行業,頭些年,村里人但凡有其他出路的,就堅決不種地。做農民早上6點下地、晚上6點收工,午飯常是饅頭和清湯,和著風吹進嘴里的土一起往下咽。也有很多人勸張愛忠,既然生意做大了,何不投資房地產等其他來錢快的項目,他笑著說:“除了種稻子,別的我還真不會干。”

          其實在張愛忠的心里,一直對“農”字充滿了感情和希望。在他看來,農村有廣闊的田地,農民有專業的栽種知識和勤勞的品質,東北的土壤和氣候適合發展水稻種植業。這么多年來,他一直堅守這塊黑土地,就是憑著這份從未改變的情感。

          談起種稻子,張愛忠也深有感觸,“別人做‘地頭’的生意,不自己種地,而是等稻子成熟了收稻谷,見效當然快。我做‘田間’的生意,種地、施肥、收割我全參與,見效雖然慢,但心里樂呵,感覺守住了咱農民的根。”張愛忠說。

          他常常會一大早開著奧迪A8去稻田里巡視,一雙黑皮鞋上弄得全是土,他也會在地頭拔起一棵野菜,吹都沒吹一下就送進了自己的嘴里,有個小傷口了,在田邊捧一把水就洗傷口。

          “地里的泥不臟人,是最干凈的東西,它養活著莊稼地里的人。”說完這話,張愛忠古銅色的臉上露出了樸實的笑容,臉上的溝壑也更深了一分。

          如今,園區年收入500萬元,接待游客30萬人次,“稻夢空間”已經成了沈陽的旅游“打卡地”。生意干大了,張愛忠接待來訪的客人也多了,有人卻覺得他越來越“摳”。有一次一撥客人到訪,一個大大的圓桌,他只拿出大蔥炒雞蛋、青椒土豆絲、拌黃瓜等幾道農村小菜,吃得客人們舔嘴巴舌,草草收場。

          錢用在干事業上,他卻大方得很。園區建設,對一草一木,他都精益求精,有的園區建設項目弄得反反復復,干完就拆、拆完再干,可他一點都不心疼,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對待游客一點都不能含糊,該花的錢一點都不能省。”他常常和員工們這樣說。

          有人說他無論事業干多大,農民的本性一點都沒變,他聽到后卻很高興:“這就對了,我本來就是個老農民。”


    “稻夢空間”2020年稻田畫作品《哪吒》


          天馬行空的“農把式”


          張愛忠身上農民味十足,但絕不是一個保守的農民,敢想、敢闖、敢干是貼在他身上的另一個標簽。

          在“稻夢空間”里,到處都有張愛忠的“小心思”。園區里有噴霧設計,可以在夏天旅游旺季為前來參觀的游客降溫;稻浪泛舟、賞魚、漂流和射箭等項目,更能使游客體驗原汁原味的錫伯族文化。

          走進張愛忠的辦公室,一面白墻上貼滿了各式各樣的民宿設計圖樣。“夏秋季節還能來我們這里看看稻田畫,可一到冬天,就失去了旅游亮點。我現在蓋民宿,就是為了增加新的旅游亮點,未來游客不僅能來我們這里感受錫伯族民族特色,還能看到東北鄉村與眾不同的冬景。”

          讓園區職工和農戶最服的是張愛忠的“膽大心細”

          “水稻種植過程中,人工拋肥是最常見的做法,祖祖輩輩也都是這么干的。”但在一次研討會上,一種以玉米發酵提取賴氨酸后余下的肥料為原材料,再添加一些原料制造成的水肥吸引了張愛忠的注意。

          “傳統方法耗費人工,手工播撒的方式施肥也不均勻。新式水肥不僅變廢為寶,還是有機肥,能保護土壤,成本也更低。”張愛忠越想越興奮,恨不得讓村里家家戶戶都能用上這種肥料。

          可回到村里,村民的反應令他有些失望。“你這肥料靠譜嗎?”“我們家還是用原來的肥,你這玩意兒肯定不好使”……潮水般的質疑和反對,讓原本對新肥料感興趣的幾家村民也退縮了。

          “他們都不用,我就在自己家的地里給打個樣兒。”為了播撒水肥,張愛忠自己研制了一架機器——他在拖拉機上裝上一米多長的水箱,水箱底部打孔,然后通過控制拖拉機行駛的速度,將肥料均勻播撒到田里。

          “肥大了倒伏,肥小了減產。我自己開著拖拉機,一次次調整車速和發動機的轉速,最終確定了參數。稻田不受欺騙,你怎么對它,它就怎么回報你。”張愛忠說。

          經過4年的試驗,水肥的效果漸漸穩定,地里的收成也逐年遞增,村民也都用上了這種肥料。“以前,一畝稻田施肥成本怎么也要200多塊錢,現在我們公司來做,只要120元。這樣一來,我們企業有收入,農戶減少了成本,土壤還得到了保護。”張愛忠不無驕傲地說。

          張愛忠試驗過的稻谷品種、種植方法也備受當地村民歡迎。“村民都是小農戶,但我們面對的是大市場。所以我直接跟農戶合作,從種子、肥料選取到種植、收割、收購,沒有任何中間環節,稻米質量有保障,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

          種稻子、磨稻米,如今的張愛忠練就了鑒定大米的本事。“大米的品種多,口感特性也不一樣,可他用手掰開米粒、扔進嘴里嘗一嘗,就知道這米品質怎么樣、能賣什么價格、適不適合推廣。這可不是人人都有的本事。”園區總經理趙愛軍說。

          和記者聊天時,張愛忠嘴不閑著,手也不閑著。嘴里嚼著米花糖,手中拿著筆寫寫畫畫,看起來沒什么條理、很跳躍,可他對農業天馬行空的想象卻分明寫在了紙上。


    “稻夢空間”2020年稻田畫作品《向美好生活出發》


          愛做夢的“大農匠”


          “沒有新時代,我這個鄉村田園夢圓不了。”這是張愛忠常說的一句話。

          2011年,沈陽市沈北新區政府在80余畝的稻田里做了一幅展現錫伯族人民騎射的畫面。張愛忠看過之后,被飛馳的駿馬、拉滿弓的勇士和發光的太陽這些錫伯族最古老的圖騰形象深深吸引。

          “要是我的稻田中也能做這樣一幅畫,不正好可以借吸引游人的機會推廣我的大米品牌嗎?”張愛忠說。

          守家在地種稻子,不做品牌,一定沒什么出路,農民們都知道這點,可要想真干成事,也不是說說那么簡單。

          第二年,張愛忠在政府的支持下接過這個項目,并在原址做了一幅“七星龍騰”稻田畫,紫色、綠色、黃色三種顏色的水稻拼接出一條龍,微風拂過,栩栩如生。可來參觀的人沒多少。

          “幾乎一張門票都沒賣出去,還賠了不少錢,只能靠我的大米加工廠補貼這邊兒。”原以為張愛忠會就此放棄,他卻像著了魔一樣非得把稻田畫做好、做出名。

          在其后的兩年間,無論家人朋友如何反對,他都不為所動,借助政策扶持資金,想方設法東拼西湊借錢,在稻田里建起了用于觀賞稻田畫的高塔和服務游客的各類設施。為此他流轉了1500畝地,兩年的工程建設掏空了他的家底,還欠下了不少外債。

          以稻田畫為特色的田園綜合體在2014年中秋節前后正式開業了,張愛忠為它取了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稻夢空間”。

          “稻田畫其實是件特別專業的工作,繪制首先是稻種選育,然后是圖案設計、定點測繪,最后才是秧苗栽植。我們沒有經驗,只能在一次次犯錯中摸索。”如今已經是稻田畫專家的張愛忠回憶當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園區開放的第一天,就吸引了約兩千人前來參觀,張愛忠心里樂開了花,2015年“稻夢空間”有了回頭錢,獲得了500多萬元的門票收入。

          此后,國家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聽到這個消息,張愛忠備受鼓舞,知道以前的路子走對了,今后還要繼續堅定地走下去。

          目前張愛忠依靠“稻夢空間”打造集“稻田畫”觀光、立體種養殖、水稻深加工于一體的農業“三產”融合,與周邊農民合作發展水稻種植達到3萬畝,惠及周邊40個村、2000多位農民。

          “我們最大一幅稻田畫占地150畝,通過幾年的發展,我們團隊的設計水平、測繪水平已經非常高。栽種技術輸出至河北、海南、廣西、吉林、黑龍江、山東等6省區、10多個城市,每年依靠出門指導作畫,就能有300多萬元的收入。”張愛忠說。

          第一個以“稻夢空間”為品牌的米花糖產品,嘗試實現了“品牌+代加工”的模式,深受游客喜愛,隨后以“稻夢空間”為品牌的過橋米線、牛肉辣醬、笨雞蛋、黑豬肉等旅游產品接連上線……

          張愛忠的“一粒米”的生意,正在逐漸擴大。



    網站地圖|法律聲明|聯系我們|客戶服務|集團網群
    Copyright?山東文旅集團有限公司技術支持:魯網網站備案:魯ICP備09023214號-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024年新澳门开奖结果查询 | 2025香港全年免费资料公开 | 新澳门天天彩正版 | 2025新澳门今晚开奖号码和香港 | 2025澳门四校联考数学备考资料 | 管家婆三期开一期精准是什么 | 2025新澳门002期管家婆 | 管家婆三期开一期2025 | 今天出的特马 | 2025精准管家婆一肖一马 | 118免费彩色印刷图免费下载安装 | 香港宝典大全免费资料大全免费下载安装 | 彩库宝典下载2025香港 | 管家婆彩图资料 | 彩库宝典下载香港正版资料 | 香港宝典2025年开奖记录app下载 | 管家婆204年资料正版大全 | 2025年澳门最准免费资料大全 | 2025新澳彩资料免费大全 | 新奥资料免费精准期期准和网络宽带发展的要求组建而成的集研发 | 2025年澳门今晚必开一肖一特 | 澳门今晚一肖一码必中(中国)官方网站 | 澳三肖三码精准100% | 天下彩票与你同行全部 | 正版东方心经自动更新最 | 023年澳门正版资料大全1 | 118图库| 澳门六开彩资料免费 | 香港正版资料2025年资料查询 | 澳门天天六开彩正版澳门 | 香港最准一肖100%免费 | 澳门资料正版免费大全官方版 | 三期必出三期必出持 | 118彩色厍图库118ccv7.4.18 | 澳门精准免费资料查看 | 澳门王中王论坛开奖资料大全 |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下载2025 | 新澳门近30期开奖号码 | 下载最老版彩库宝典 | 新澳门天天彩2025年全年资料 | 香港6合宝典4.1.6图库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