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一個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鄉村被激活,依托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脫貧致富,走上小康路。近年來,山東省壓油溝村、中郝峪村、上九山村等地積極挖掘生態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游,不僅保護了生態、美化了環境,也提振了經濟、富裕了百姓。
臨沂市蘭陵縣壓油溝村受山區地理環境制約,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空殼村。2015年以來,縣、鄉兩級政府引入當地民營企業山東城投開元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進行投資,為壓油溝村重新定位,助其依托秀美的自然山水和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游,帶動村民脫貧致富。2017年7月,壓油溝風景區正式開業納客。
“景區開了之后,老百姓的生活有了保障,商戶們也都想著把商鋪經營好,大家都希望景區和村子一塊發展得更好。”村民海燕在壓油溝風景區內經營著一家老咸菜坊。據她介紹,如今村民大多在景區就業,有的是景區的工作人員,有的則在景區里開起了商鋪。
壓油溝風景區總經理吳佃富介紹,景區本著“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原則,優先吸納本地貧困人員及其子女和周邊群眾就業,提供創業、就業崗位600余個。村民人均年收入由不足2000元提升到如今超過2萬元。“下一步我們將完善美麗鄉村片區建設,計劃投資2.65億元,豐富各項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總體格局,盡快呈現‘大美壓油溝’的總體效果。”
和壓油溝村一樣,位于淄博市大山深處的中郝峪村的父老鄉親也曾守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卻看不到發展方向。
2012年,中郝峪村全體村民入股成立了淄博博山幽幽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并逐步形成了“公司運作+單體承包+村民入股”的“郝峪模式”。“村里逐漸形成集規模化種植、農副產品制售業、旅游、休閑、娛樂、服務于一體的‘新六產’發展格局,實現了從貧困村、空殼村到富裕村、小康村的美麗嬗變。”村黨支部書記趙東強說。
2019年,中郝峪幽幽谷風景區年接待游客突破60萬人次,村綜合收入達到3500萬元。淄博博山幽幽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勝建表示,下一步將提升餐飲、住宿服務,規劃設計新的旅游線路產品,建設一批新的鄉村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同時策劃一些夜間演藝活動,拉動夜間消費。
來到位于濟寧市鄒城市的上九山村,石街石巷、石屋石院、石磨石坊……仿佛走進一座大大的石頭城堡,又似一座大大的石頭迷宮。
“這座古村落有著千年歷史,在開發建設前,村內360余套古院落幾乎處于坍塌廢棄狀態。”山東上九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明利說。2014年,該公司對上九古村進行景區開發建設,截至2020年5月已累計投入資金8.9億元。經過一系列古村落修繕保護工作,上九山村“石頭村”的獨特風貌得以較好的保存,成為其發展鄉村旅游的優勢,吸引著眾多游客,帶動著村民增收。
黃明利介紹,上九山古村景區自開發建設以來,直接吸納就業人員300余人,間接帶動周邊旅游業及相關產業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2019年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6萬元。“2019年,我們還贊助3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開展周邊村落的精準扶貧項目。景區每年還會拿出十余萬元對留守兒童、貧困家庭和個人提供精準扶貧,同時為村中的‘五保戶’免除水電費,提供生活保障。”
“村里發展旅游后,我們在景區就業每個月有2000元的固定收入。景區每年還給我們發放油米面、節日慰問金等,生活越來越好了,干勁兒也越來越足了。”村貧困戶鄭朝剛說。
黃明利介紹,“下一步我們將圍繞自有品牌‘上九山牌’,推出白酒、礦泉水及玫瑰餅等60余項產品,帶動周邊村的農產品、地方特產銷售,拉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在齊魯大地,還有不少像壓油溝村、中郝峪村、上九山村這樣的鄉村在積極探索旅游發展,進而讓當地的景色被更多人看到,讓百姓的腰包日漸豐厚,讓鄉村振興的步子越走越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