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旅游業加速復蘇,需要我們緊跟游客新需求行業新特點探索新模式,推動旅游業實現更有韌性、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的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跨省團隊游重啟以來,大眾出游熱情不斷提升,旅游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乘勢而上推進旅游行業復工復產和旅游市場復蘇提速,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舉措,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國文旅系統當前的工作重點。
新冠肺炎疫情給旅游業帶來許多新變化新特點。旅游者更加關注旅游安全,傾向于選擇疫情風險較低、優惠力度較大的目的地,親近自然、遠離人群的生態游、鄉村游、森林游等旅游形式受青睞,“無預約不旅游”已漸成常態。對旅游企業而言,“不轉型難生存”已成為共識,必須直面市場現實,加強自我調整,主動練好內功,把精力放在研究游客需求、優化旅游產品、開發旅游新業態等方面。從旅游行業看,必須按照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旅游行業發展“兩手統籌抓”“兩手都要硬”的要求,轉換觀念,轉變思路,倒逼旅游業管理升級。
隨著各地各部門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續用力和各類政策舉措的靶向發力,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旅游市場復蘇將全面提速。筆者認為,全國文旅系統要在不折不扣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把握旅游業復蘇中的新變化新特點,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努力化疫情之“危”為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之“機”。
一是堅持把疫情防控擺在首位。要深刻認識到抓好疫情防控是推進旅游業復蘇的底線和生命線,必須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防控成績,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按照“誰組織、誰管理、誰負責”原則,進一步壓實旅游企業主體責任,實行更嚴格規范的服務標準和安全保障。旅游景區要繼續貫徹落實“限量、預約、錯峰”和接待游客量不得超過最大承載量50%的要求,加強與旅行社對接,把疫情防控工作前置,確保廣大游客安全出游。
二是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旅游市場活力來自旅游企業。現階段,旅游企業已經復工復產,但不少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仍面臨“倒春寒”。各級政府部門應密切關注旅游企業可持續發展,增強政策系統性、可操作性、精準性,抓住關鍵、真抓實幫、解決難題;精準對接旅游企業需求,加大政策集成和支持力度,讓惠企政策實現轉化與應用。對那些具有中長期作用的紓困惠企政策,應堅持常態化長期化,固化成為有效的政策機制。
三是不斷深耕細作旅游市場。跨省團隊游重啟,旅游業處于加速復蘇狀態,但仍有一些游客擔心存在不確定因素,對跨省游較為謹慎。正因為人流減少、接待量下降,更需要在提高產品質量、提升消費水平上想辦法下功夫。根據游客需求變化,要圍繞跟團游、自由行、定制游、主題游等進一步深耕細作旅游市場,圍繞主要景區景點,融合周圍的自然生態、鄉風民俗、人文歷史,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打造相互銜接、互為依托的旅游核心圈、輔助圈和拓展圈,以健康、安全、優質的旅游產品和服務滿足游客需求。
四是著力培育壯大數字旅游。疫情加速了旅游業數字化進程,旅游業復蘇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支持。各級政府和行業部門要抓住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機遇,大力推進智慧旅游建設,利用智能測溫系統、社交距離提示系統、線上實名制預約系統、分時排隊預約系統、在線營銷系統、大數據監控系統等,提升服務管理水平和質量效率。要引導旅游企業加快創新在線辦公、在線培訓、會員轉化、社群運維等服務模式,用科技手段降低人力成本,從根本上提高抗風險能力。旅游企業應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優勢,加大旅游服務智慧化、數字化力度,加快培育新產品,加速創造新模式,努力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體驗。
推進旅游業加速復蘇,需要我們緊跟游客新需求行業新特點探索新模式,推動旅游業實現更有韌性、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