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至21日,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以下簡稱“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即將“C位”亮相山東濟南,與廣大市民見面。
2020年恰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一“文”一“旅”蓄勢待發,承載著喜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以及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重大使命。
把文化作為山水紐帶
為旅游打造風景
攬山水之幽,得人文之勝。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以“促文旅融合 展全面小康”為主題,重點展示全省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新成就,是今年全省乃至全國文旅界的一件盛事。
據了解,展會將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展館設置11個線下展區,同時設置11個線上展區。分別為文旅融合綜合展區、沿黃文旅展區、大運河文旅展區、“一帶一路”展區、“文旅+”展區、鄉村文化旅游振興展區、房車露營及旅游裝備展區、特色旅游線路產品展區、創意設計產品展區、國家工藝美術精品展區、中華老字號及地方文旅特產展區。
用好文化這個旅游資源、激活旅游這個文化市場,是文化融合發展的必經之路。根據旅游資源、文化稟賦規劃產業,將文化要素注入旅游特色化、品質化發展中,才能打造更多更好體現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
把產業作為扶貧鑰匙
為群眾開辟前景
“文”與“旅”的交融能帶來實實在在的產業質變與鄉村“蝶變”。
記者了解到,在商河縣店子張村,政府先后投入上級扶貧資金、美麗鄉村建設資金、街巷硬化資金等400余萬元,打造了山東省最大的戶外3D村落,近萬平方米的3D彩繪構筑了美麗的彩色夢境;在袁竇村,通過上級特色產業扶貧資金、鄉村旅游扶持資金以及企業自籌資金,先后投入近800萬元打造了秧歌古村文化旅游景區;劉集村借助美麗鄉村和大沙河優越的生態環境,積極打造了休閑垂釣項目,被多個垂釣協會指定為賽事舉辦地……另外,路家村珍珠紅西瓜專業種植基地、孟東村鄉情緣葡萄種植基地、張六真村金杏種植基地等特色農業種植項目不斷植入旅游元素,打造為省級精品采摘園。
值得一提的是,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鄉村文化旅游振興展區也被納入到11個線下展區中。屆時,展區將會帶來特色文化旅游小鎮、農業旅游示范點、旅游強鄉鎮、旅游特色村及省市對口扶貧單位的鄉村旅游資源和特色產品,幫助村民們將民族風情、鄉村風景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收入。
除展會外,還將舉行濟南文旅產品推介會、文化和旅游部產業項目服務平臺精品項目交流對接會暨山東省文化和旅游投融資對接會、大河論壇——2020山東沿黃文旅產業高峰論壇等一系列活動。
把特色作為發展基石
為文旅渲染情景
據悉,本屆展會將挖掘特色民族文化,結合鄉村振興,以綠色發展為根本,助推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讓文化旅游和生態建設成為促進鄉村振興的新動力。不僅如此,展會也將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要歷史節點,集中展示全省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成就。
事實上,貧困地區、偏遠地區、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欠發達,基礎設施薄弱,但具有濃郁的鄉土文化、恬靜的田園風光、獨特的民俗風情,具備發展旅游的優勢和潛力。而文化旅游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是欠發達地區帶動經濟發展、實現脫貧致富、建成全面小康的有效路徑。
當你漫步在特色旅游線路產品展區,看到“遠山青黛,清水寒鴨,白墻青瓦,悠悠拱橋”,心中不由會響起一個聲音:建一房而安家,擇一城而終老;當你置身于文旅融合綜合展區之中,撲面而來的是紅色的文化氣息,似乎聞到了當年的戰火硝煙,又似乎嘗到了不朽歲月的辛酸,你的心靈會受到觸動、情感會得到升華……
當前,山東文旅行業呈現出加速回暖復蘇的良好態勢。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的舉辦,將打造一個聚集文化產業資源、透視文化產業動向和趨勢、開展文化產業合作和產品交易的大平臺,必將推動山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