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今年七夕節前夕,國內多個城市夜游景區搜索量大幅上升,藝術酒店、情侶主題酒店備受游客青睞。節日期間的文化體驗、夜游消費進一步催熱浪漫經濟,情侶們在過節的同時,也點亮了城市夜經濟。
2019年,中國夜間經濟持續發力,一些城市跳出單純增量供給和空間優化,轉向夜間熱點區域和優質資源再利用,培育都市旅游新動力與城市新活力。夜間旅游成為旅游目的地夜間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投資前景普遍看好。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國內經濟社會復蘇步伐加快,特別是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旅游企業擴大復工復業有關事項的通知》后,夜游市場加速復蘇,夜間經濟不斷回升,各地把夜間經濟作為復工復業的重要抓手。
夜間經濟市場主體創新不斷,精細化發展趨勢明顯。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2019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夜間經濟供需總體特征表現為,門票經濟持續弱化、高星產品相對稀缺;夜間餐飲仍占主導,文化休閑為需求藍海。同時,在夜間經濟消費品類中,餐飲消費占比超7成,但夜經濟不應只有夜市和燈光秀,夜間節事活動和文化場館夜游需求更加強烈,供需不匹配開始凸顯。
疫情的出現給了城市和旅游目的地一個短暫的冷靜期,可以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夜間產品;也給予夜間經濟市場主體一個緩沖期,思考如何滿足碎片化夜間消費需求和多元疊加的夜游市場,這對夜間經濟項目的提質升級起到助推作用。
疫情發生前,部分數字文媒、光科技企業較早洞察到夜間經濟的市場機遇,開始拓展業務至文旅夜游、智慧城市等板塊。疫情發生后,大部分企業對文化和旅游市場保持著積極態度,充分利用緩沖期儲備文旅知識、深挖文旅融合內涵、創新文旅與光影科技結合方式,助推夜游產品迭代升級。例如,南京湯山礦坑公園的實景電影《大地》,利用光科技實現工業遺產活化,講述人與自然的故事;鹽城花海《只有愛》戲劇幻城項目,平行上演數十個關于愛的故事,演員與觀眾交互式演繹,力求感同身受。我們需要這樣的技術創新、內容創造和商業實踐,滿足不同人群對夜間消費分層分級的需求。
文旅小店、文藝集市、夜市地攤為城市注入活力,成為夜間經濟發展的重要“活力因子”。社區底商不僅是商業設施,更承載了街坊鄰里的你來我往,是人與人交往的重要生活空間。城市需要多層次、多類別的小店、集市、夜市等商業項目以及豐富多彩的夜間文化活動和旅游消費,吸引白天沒有時間消費的城市居民和愿意共享本地美好生活的游客重新回到街道上來,重構數字化時代的城市活力。這些“小而美”的商業載體豐富了夜間經濟的產業業態,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居民和游客碎片亦多樣的消費需求,同時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
多元疊加的夜間文旅市場正在形成,發展夜間旅游應與提升本地夜生活相結合。隨著游客對目的地深度探訪,本地居民的夜生活已經成為重要旅游吸引物。當前的夜間文旅市場既有本地居民的夜間休閑消費需求,又包含異地游客的夜游需求,兩者加速融合的趨勢越發明顯。本地夜間生活的品質與幸福感的提升,自然會吸引更多外地游客融入;同時,夜游產品的生活場景營造與創新升級,也會帶動本地居民的高頻消費。如今年推出的江蘇“國潮夜市”一城一品、木瀆“S·FAIR萬物來潮”、常熟“虞歌暢晚”等項目,因獨具特色的體驗而深受本地居民歡迎。
此外,發展夜間旅游與提升本地夜生活應科學規劃,宜亮則亮、宜暗則暗,明確城市“暗夜保護區”。要考慮到哪些區域是可以夜間營業的,哪些區域是絕對禁止的,進而從源頭上遏制夜間經營造成的噪音和光污染。
(作者單位:中國旅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