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千年古邑”寶安縣撤縣建市,深圳經濟特區橫空出世。
40年后,全球最大的會展中心——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屹立寶安,打開深圳與全球產業聯動往來的“另一扇窗”;寶安中心區歡樂港灣·海濱文化公園,128米高的“灣區之光”摩天輪重構深圳天際線,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備受矚目的新地標……1985年成立于深圳的華僑城集團,伴隨特區一路成長,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深圳深諳這一發展要義,40年來,經濟騰飛、科技領先的同時,文化產業也在同步積淀。作為發軔于深圳、國內目前唯一同時獲得“全國文化企業30強”和“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榮譽的企業,華僑城積極探索“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節慶”等多元創新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支撐深圳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踐行中央企業的文化使命。深圳文化旅游業的起步,還要從中國第一座文化主題公園——錦繡中華說起。1989年,錦繡中華建成開園,實現中國主題公園“從0到1”的突破,在30萬平方米的園區內,華僑城打造了82處中國知名景點的微縮景觀,薈萃了中國五千年的錦繡河山和歷史文化。
以錦繡中華為起點,華僑城已成長為全球主題公園集團三強、亞洲第一的文旅領頭企業。以文化為軸,串聯各類要素,華僑城在深圳培育出集聚文化主題景區、文化藝術、文化創意、文化演藝、文化主題酒店等業務板塊的文化產業集群,推出了中國民俗文化村、深圳世界之窗、深圳歡樂谷、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OCAT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館群、深圳東部華僑城、歡樂海岸、歡樂港灣等一批優質文化旅游產品,用文化提升城市品味、潤養城市氣質。據了解,華僑城的文化實踐助力深圳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普惠、優質與可持續。多年來,華僑城致力于將文化、藝術融入城市公共空間,OCT-LOFT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明天音樂節”、OCT鳳凰花嘉年華、華·美術館D-TALK論壇、深圳雕塑雙年展等形式多樣的公共文化藝術活動,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為大眾提供了文化藝術的滋養、激發了深圳的文化活力。
例如,立足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華僑城利用自身平臺優勢,結合項目所在地的資源稟賦,通過深挖傳統文化IP、開展文化主題體驗活動等形式,讓非遺文化走進民眾生活。在甘坑新鎮,華僑城將客家涼帽打造成為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中國非物質文化超級IP“小涼帽”,通過導入IP文創產業和VR內容產業集群,將其建成嶺南特色文旅和數字創意文化產業聚集區;在具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大鵬所城,華僑城在保護原有建筑群落布局、尊重當地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攜手大鵬新區規劃建設大鵬所城文化遺產小鎮,推出了“非遺手工體驗”“非遺美食體驗”“千年非遺·印象大鵬”等系列活動,激發了傳統文化的時代活力,讓更多人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
當前,旅游消費升級、文旅融合加速,華僑城持續探索“文化+節慶”的創新模式,連續三年舉辦以深圳為起點,遍及60余座城市的“華僑城文化旅游節”。目前已累計在全國開展超過1000場旅游節慶活動,有效促進旅游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多元需求。
35年來,華僑城以傳承優秀中華文化、創新文化時代表達為己任,不斷輸出優質的文化旅游產品,豐富深圳市民和廣大游客的“文化菜單”,讓深圳這座飛速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不斷提升文化上的認同感。
華僑城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華僑城今后將繼續深耕深圳、服務深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創想不止、奮進不息。(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嚴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