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想象一下黃河奔騰向前的場景,咱們的舞姿一定要體現出磅礴的氣勢!”9月16日,在山東省曲阜市南關社區的百姓大舞臺上,來自市文化館的舞蹈老師正在指導廣場舞隊伍排練新版《黃河頌》。“為打造黃河文化旅游長廊,我們不僅重新編排了《黃河頌》,還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鄉村儒學講堂、百姓大舞臺等平臺,以氛圍宣傳、現場授課、文藝匯演等多種形式,呈現新時代黃河流域發展成果,講述黃河流域的發展故事。”曲阜市文化旅游局局長劉愛春說。
今年以來,山東堅持規劃引領,制定了《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規劃》,瞄準建設中華文明保護傳承示范區、建設國際知名生態旅游目的地、打造黃河流域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鑒高地、打造黃河文化出海大通道的“五個定位”展現山東特色與山東擔當。
黃河河段在濟寧全長31.21公里,孕育了燦爛的文化。近年來,濟寧深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統籌全域旅游空間,打造文化“雙創”先行示范區。同時,保護修復賈堌堆等黃河人家、黃河灘區、黃河遺風景觀,打造行走黃河體驗基地。濟寧優化空間布局,串聯微山湖、南陽古鎮、太白湖、十里畫廊等文旅綜合體,全力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黃河生態休閑廊道。為優化整合優質景區資源,濟寧還推出深度研學游產品,聯合打造多元文化交流互鑒線路,以文旅融合推動黃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
為唱響“黃河大合唱”,濟寧市聯合8個地市成立山東黃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聯盟,合力推動系統連片保護,共建黃河文化旅游帶。(經濟日報 記者 管斌 王金虎 通訊員 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