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印發《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第二版)》(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提出,各地要根據疫情防控風險等級和應急響應級別調整情況,按照屬地黨委、政府要求,加強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精準防控,堅持“一館(站)一策”,科學動態調整恢復開放的時間和項目。
《指南》明確,防控風險等級調整為中高風險區域的,建議暫時關閉場館。發現可疑癥狀員工或病例的場館,要立即采取隔離措施,加強密切接觸者追蹤、疫點消毒等工作,暫時關閉場館,待情況得到控制后再恢復開放。
場館防控方面,《指南》具體規定了做好消毒清潔、配備防護物資、確保有效通風換氣、加強防控宣傳、做好應急處置預案等幾個方面。包括,如使用集中空調,開啟前檢查設備是否正常,新風口和排風口是否保持一定距離;運行過程中以最大新風量運行,定期對送風口等設備和部件進行清洗、消毒或更換;場館內設立應急處置區域,有條件的單位應設立臨時隔離點或醫療救助點等內容。
《指南》要求,各場館要根據疫情防控實際,分區域分項目逐步恢復開放。對不符合開放條件的場地以及容易形成人員聚集和密切接觸的項目,應暫不開放。同時,要做好恢復開放公告公示工作,明確開放時間、預約方式、服務項目、入場須知等有關內容,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向公眾發布。
要加強人員進出管理。科學設置進出場館通道,安排專人嚴格管理,落實預約登記、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出示健康碼、實名登記等制度。對不配合或干擾防疫工作的,及時通知相關部門依法依規處置。
同時,各場館可結合防控工作需要,對入場公眾數量進行總量控制和動態調控。要避免形成人群聚集。提前規劃開放范圍,優先開放室外和人員分散區域。安排專人疏導、分流到館(站)的群眾,指導做好個人防護,確保人與人之間保持安全距離。
《指南》提出,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在加強疫情防控和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復場館線下服務,不斷擴大書刊借閱范圍和舉辦文化活動規模,根據本地群眾實際需求,開展形式多樣、規模適當的閱讀推廣活動、群眾文藝活動、文化培訓輔導和展覽展示等線下服務。在天氣適宜的條件下,多在露天場地組織群眾文化活動,合理控制人數,保持安全距離,做好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