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8天小長假,苦熬了大半年的國內旅游業終于迎來了久違的“井噴”。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測算中心測算,10月1日至4日,全國共接待游客4.15億人次,同比恢復78.4%;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120.2億元,同比恢復68.9%。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曾一度遭遇“寒冬”的國內旅游業在雙節期間普遍回暖,這不禁讓人感到欣慰。碩果不易,但旅游業回暖的同時,“辱罵游客”“隨意漲價”和“亂收費”等亂象也在一些地方死灰復燃,扮演了“砸鍋者”的角色,影響了游客的游玩體驗,給景區抹了黑,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10月2日,有網友爆料湖南省鳳凰古城景區的天價停車費,稱“河邊泥地里畫條線就可以開始收費,臨停一小時15元,過夜100元起步”;10月5日,云南省大理市雙廊古鎮,游客因未買鼓遭到一名紅衣女子辱罵,在網友的爆料視頻中,該紅衣女子稱“沒有錢就不要出來玩”……
對此,鳳凰縣文旅局一名工作人員回應稱,天價停車費可能是部分老板的個人行為,并表示,鳳凰古城景區停車收費有劃分標準,游客遭遇停車問題,可以撥打投訴電話進行投訴,鳳凰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則稱網友是在造謠和惡意炒作。雙廊古鎮的涉事商家則被責令停業整改30天。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家付出了巨大代價,此次旅游業“回暖”來之不易,我們更應珍惜。對于吃著旅游這碗飯卻用不文明行為“砸鍋”者,應當零容忍。事實上,這些問題并不是今年才出現,也并非首次被曝光,有的問題甚至已經成為頑疾。景區主管單位或相關執法部門有必要在旅游旺季來臨之前,提前加強引導和規范,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營造良好旅游氛圍。
亂象引爆輿情后,相關主管部門都進行了回應,這值得肯定。但部分主管部門在回應中避重就輕、否定問題、切割責任,這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給景區造成更大的形象損耗。相關主管部門應當認識到,只有正面回應輿情關切,認真解決問題,才能重塑景區的良好形象,一味地撇清責任和轉移矛盾無異于“掩耳盜鈴”,讓問題積重難返。
對于景區而言,游客是“衣食父母”,景區內的商家作為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形成“我們”意識,誠不欺客、文明待客,共同塑造和維護景區聲譽。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游客有了更多發聲渠道,景區管理者和商家應更加注重口碑建設,如此才能實現長遠發展。
當然,被曝光的也有游客的不文明行為,車輛違停、亂扔垃圾、隨意踐踏草坪等現象時有發生。對此,游客應規范自身行為,做到文明出行,共同保護我們的好山好水,而面對“辱罵游客”“隨意漲價”等亂象時,則需增強防范意識,避免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王新明 鄭明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