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日,朝天門碼頭,長江內河唯一一艘采用直流電推系統的高端游輪“美維凱悅號”鳴響汽笛,緩緩從碼頭駛出,開始了它的處女航。
站在這艘由重慶自己運營的世界最頂尖內河游輪的甲板上,望著滿城的璀璨燈火,重慶市交通運輸水運科學研究評審專家、東江實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周琢感慨說,僅僅一個月時間,游輪可售船票就已被游客一搶而空,“這是三峽游輪船票銷售史上首次預售不超一月就賣空的場景。”
一組來自市文化旅游委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國慶中秋長假里,1108.6萬人次的游客從全國各地來到了這座山水之城。
另一組同樣出自市文化旅游委的數據,則更加說明了重慶這座正“行千里·致廣大”的城市有著多么巨大的魅力:2015年,重慶全年共接待旅游3.9億人次游客;2019年,重慶全年接待游客人次已經達到6.57億。
重慶讓世界內河游有了最頂級標準
總噸位1.7萬噸,共6種房型286個客房,最大載客量690人。船上健身房、書吧、酒吧、劇院、兒童區等設施一應俱全,還有270°全觀景皇朝餐廳。頂層的陽光甲板,白天可供休閑臥看兩岸青山,夜晚可吹江風仰望星空。
“如果說之前世界內河游輪要看歐洲,那么現在的世界內河游輪就要看重慶。我們的三峽游輪整體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了歐洲,達到了世界頂級。”周琢說。
“這艘江上‘巨無霸’不僅體積大,還是長江內河唯一采用直流電推系統的高端游輪,其動力系統堪稱游輪界的‘特斯拉’。它節能、環保、靜音、減震等指標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美維凱悅號采用了4臺發電機發電,比傳統電力更優化,加速減速會更快,給旅客帶來的舒適感也更強。據悉,這艘船由中船重工集團下屬九家單位參加科研和建造,是軍民高科技技術融合的典范,這艘船已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國家高技術船舶科研計劃項目”節能環保示范船舶。
越來越舒適的三峽游輪,為重慶的三峽游帶來了巨大的改變。“5年前,選擇三峽游的游客以歐美日韓游客居多,可從2017年開始,國內游客就呈現逐年攀升的情況。”周琢說,第一批選擇三峽游的游客,大部分來自江浙滬和北方地區。
“三峽游,一直有點‘遠香近臭’。”周琢笑言,因為靠近大江大山居多的緣故,西南地區的人們對三峽游一直不太“感冒”。
但是,這樣的游客分布,在今年國慶長假期間,再次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驚喜地看到,在此次首航中,來自西南地區的游客有趕超江浙滬和東北游客的趨勢。這說明,隨著重慶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腳步一步步邁進,隨著三峽游輪硬件設施的不斷升級,更多的游客愿意將自己的眼光放到周邊,來享受這種悠閑度假的方式。”
文旅融合讓重慶實現近者悅遠者來
作為重慶文旅融合的地標,重慶國際馬戲城從敞開大門舉行首演開始,就成為了游客們最愛的重慶打卡地。
今年國慶長假期間,這樣的火爆場景達到了高潮:8天演出,場場爆滿,各網絡售票平臺銷售火爆,現場售票點更是一票難求,開創了重慶國際馬戲城自駐場演出以來假日演出場次、觀眾流量的新高。32場演出吸引了約6萬觀眾前來觀看。
而在酉陽桃花源景區,文旅融合的步伐也正在給游客們帶來全新的旅游感受。“以前,游覽景區就只是看看景,再看看酉陽特色的擺手舞。但現在,我們將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搬到了景區之中。游客在賞景的同時,還可以近距離感受帶有濃郁酉陽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這樣的文旅融合,更加讓桃花源的自然美景有了靈魂和底蘊。”酉陽文旅委相關負責人說。
2018年,重慶首次提出打造旅游業發展升級版。之后,重慶的文旅大動作一直不斷。
2019年,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400名全球知名旅行商來到重慶采購“重慶旅游”,簽約合作項目17個。這一年,重慶還舉行了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世界大河歌會等系列重大文旅節會,匯聚文旅資源。
文旅系列組合拳的打出,讓重慶在2019年吸引來了6.57億人次的游客,實現旅游總收入5734億元。
用消費優惠補貼拉動文化和旅游消費
近年來,市文化和旅游委通過投入財政惠民資金,撬動山城通APP和阿里旗下大麥、淘票票、口碑、飛豬等平臺共同出資,開展線上消費優惠補貼活動。
在2019年舉辦的第三屆文旅惠民消費季期間,這幾個合作平臺共計完成消費補貼709.6萬元,其中財政出資407.5萬元;撬動平臺配套出資302.1萬元,惠及4276個文化旅游商戶(或演出項目)和136萬人次;直接拉動文化和旅游消費8140萬元,財政惠民補貼資金直接拉動文旅消費比例達20%。同時,平臺共計獲得了超過48萬的新注冊用戶,實現了雙贏。
同時,市文化和旅游委還助力文化和旅游企業打造品牌。
一方面,對大膽創新文化商業模式的20個優秀案例,如南之山“書店民宿”模式、江小白“表達瓶”模式、三峽繡“傳統刺繡+家裝設計”模式等,給予每個5萬元、總計100萬元的補貼。
另一方面,依托文旅惠民消費季幫助文化和旅游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鞏固品牌形象,形成品牌記憶,增強參與意愿。
在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夜間經濟十強城市”中,重慶榜上有名。提升夜間經濟是提升文旅消費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重慶升級打造了解放碑、洪崖洞、較場口、觀音橋、長嘉匯、彈子石老街等夜間文旅品牌。
“重慶提升文旅消費的另一大亮點是打造大數據智慧文旅。”市文化和旅游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要求,重慶大力抓好國家有線電視網絡與廣電5G一體化發展試點,全力打造智慧文旅公共服務平臺、全域旅游云平臺。
適應“5G+4K”發展趨勢,深入推進三網融合,推進智慧廣電數據中心建設,推動有線電視網絡全IP全光網升級。
洪崖洞、紅巖聯線、長江索道等熱門景區實現網上實名制預約。禮嘉智慧體驗園一期實現5G網絡全覆蓋,融合生態景觀與科技應用,打造智慧游憩空間。(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