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發展使得旅游消費呈現出智能化、網聯化趨勢,其對消費擴容提質的作用越發顯著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發揮新型消費的重要作用,在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求同時,促進經濟企穩回升。《意見》強調發展智慧旅游,提升旅游消費智能化、便利化水平。
推動新型消費擴容提質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傳統消費模式遭遇瓶頸,而圍繞傳統消費領域的轉型升級正在快速推進。中國旅游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數字文旅發展報告》顯示,在我國數字文旅推進下,智慧旅游發展潛力巨大。這一發展態勢正在改變文化和旅游產業生態:深度體驗替代淺層觀光,情感消費超越物質消費,AI與VR旅游、數字旅游體驗館、網絡直播等激發了大眾旅游需求。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全國多地開啟智慧旅游:云端游山西、云端游浙江等云端旅游紅火,基于5G技術的數字體驗、VR全景虛擬旅游紛紛亮相。如“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推出“良渚數智體驗館”,很受游客青睞。游客通過VR虛擬技術穿越到“良渚古國”,與“良渚先民”一起狩獵捕魚,在沉浸式的互動環境下獲得真實感的體驗。湖南張家界黃龍洞景區智慧旅游綜合管理平臺在假期正式投入使用,長假期間游客滿意度達到96%以上。
智慧旅游發展使得旅游消費呈現出智能化、網聯化趨勢,其對消費擴容提質的作用越發顯著。
首先,發展智慧旅游有助于形成更多文旅智能消費業態。如AI+文化產業+文化遺產+旅游,特別是AI與非遺融合可以讓更多傳統文化通過旅游載體進行展現與復興。要構建業態復合的文旅消費集聚場所,在文旅小鎮、歷史文化街區、藝術街區、博物館、演藝劇場等規劃中,融入科技元素。
其次,發展智慧旅游有助于提升智能服務水平。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同時,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進行高效的數據分析、客流疏導和景區服務;精準進行游客畫像,實現游客消費的智能化匹配;以數字化提升景區景點、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服務質量與水平。
再次,發展智慧旅游有助于實現游客便利,降低游客成本。智慧平臺建設、智慧系統的運用以及智慧景區建設,使得電子票務、在線文娛、智慧營銷和數字化旅游信息服務等日益普及與完善,這些都會減少游客的時間成本,使得游客購買與消費更加便捷,帶來更高的旅游性價比。
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與旅游進一步融合,智慧旅游正在向深度與廣度發展。智慧旅游發展之路今后怎么走?《意見》蘊含相關發展路徑的“密碼”,值得潛心解讀:
第一,發展信息化基礎。《意見》提出要加強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加大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就智慧旅游而言,需要破解由于基礎設施不足產生的供給短板問題。今后需要加快基礎網絡建設與數據中心建設,進一步提高景區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加強景區安全服務管理,提升公共信息服務能力。
第二,重塑文旅產業鏈。《意見》提出要推動智能化技術集成創新應用,推動“互聯網+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新技術快速滲透到文化和旅游產業領域,需要建立文旅融合的產業鏈,對此進行整合、深度拓展以及橫向拓寬,打破行業產業鏈的藩籬。與此同時,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向智能化創新方向發展。大數據基礎上的人工智能作為驅動力,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在智慧旅游中,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和虛擬現實將逐漸成為主流,進一步提高行業服務效率與水平。
第三,落實政府產業政策。《意見》提出,經過3至5年努力,促進新型消費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更加完善。此次國辦印發的《意見》以及前不久頒布的《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等政策,都體現了對新型消費快速發展的重視。隨著這些重要的產業政策落地,將給智慧旅游發展帶來巨大利好。今后要進一步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在各項政策措施以及法制配套下,助推智慧旅游蓬勃發展,進而帶動消費增長。
第四,完善相關標準規范。《意見》提出,要健全服務標準體系,推進新型消費標準化建設,支持和鼓勵相關組織研究制定新型消費的服務標準。隨著新技術在文化和旅游行業的應用越發廣泛,其面臨的標準缺失問題日益嚴峻。當下,智慧旅游標準體系建設已經箭在弦上,必須高度重視一系列標準體系建設。無論是智慧旅游試點城市還是智慧景區、智慧企業都要重視標準制定與數據共享;加強評價體系建設,確立以游客滿意、監管高效、企業增益的原則,引導文化和旅游產業健康發展。(作者:特約評論員 張苗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