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令各行各業經歷危與機,旅游業遭遇“寒冬”,奢侈品行業銷售低迷。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我們對“一起”有了更深的感悟:旅游企業深耕境內,住宿行業抱團取暖,國貨美妝異軍突起,奢侈大牌跨界聯名……重塑正在進行,新一輪浪潮就在不遠處。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旅游業一度停擺。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國內游率先復蘇近八成,而出境游前景依舊不明。在此背景下,以往不斷征途海外的旅游企業們也在改變戰略,將產品重點轉至國內游。面對疫情下國內消費市場的變化,專家指出,小眾定制雖然極具潛力,但規模非常有限,如何讓高頻剛需的國內深度主題游產品“既叫好又叫座”,才是旅游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十一國內游客達6.37億人次,吸引旅企聚焦
10月26日,外交部領事司發布消息,再次提醒中國公民盡量避免跨境旅行。有消息稱,近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彈明顯,多國宣布進入“第二波”疫情并收緊防疫措施,中國公民海外出行面臨更大的健康和安全風險。據11月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已超4700萬例。
全球疫情形勢下,出境游暫時無法恢復,國內游市場則表現出了強有力的復蘇。今年國慶中秋8天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率先復蘇的跡象讓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中國旅游市場,國內旅游企業更不例外。以出境游攻略社區起家的窮游網已經在重點發力國內市場,今年8月宣布全面調整品牌結構和在售產品結構,其中產品轉為以更適應國內市場的“酒店、酒店+體驗”為主,并加碼國內目的地攻略內容。窮游網方面表示,今年3月以來,窮游網站內國內目的地瀏覽量月增長率超過400%,每月新增內容中,國內占比超過70%。另一以社區起家的馬蜂窩旅游,則針對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推出了“安心游攻略”,提示游客景區的開閉園狀態、預約信息、限流信息等,十一黃金周前夕,推出“發現中國新秘境”系列榜單,挖掘國內的旅游目的地和景點。
景鑒智庫創始人周鳴岐指出,以往出境游的客單價和毛利率相比國內游更高,所以出境游的停擺對于旅游企業來說打擊是巨大的,但當前全球疫情之下企業要把日子過下去,業務重心轉至國內是大勢所趨。10月29日,攜程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也進一步明確了攜程“深耕國內”的戰略;途牛則瞄準了海南自貿區紅利,10月27日宣布在海南設立樞紐總部。此外,眾信旅游、凱撒旅業、中青旅等傳統旅行社也頻頻發布國內新線路,財報中多次提及加大國內市場開拓力度。
趨勢重塑,短途出行、私家小團加速擴容
國內游市場逐步復蘇的過程中,中國游客的旅行習慣正在改變,旅游消費趨勢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窮游網聯合創始人崔莉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出游距離和出游方式首先發生了新變化,整體呈現出短途出行、短時高頻,私家小團,以及周邊游、自駕游的特點。目的地方面,同樣出于對安全的考量,馬蜂窩旅游大數據研究中心負責人馬禹濤分析,新興小眾景點越來越受到游客關注,這些目的地旅行者相對較少,體驗也更新鮮。
尚游匯文旅董事長鐘暉則指出,對應消費需求的轉變,當前國內旅游市場呈現出一些新發展方向,而這些正是旅游企業轉向國內市場后需要關注的領域。首先是圍繞康養、民宿、旅居等的新鄉村旅游,自駕游的半徑不斷增加,新鄉村旅游更加受到關注;其次是新老年人旅游趨勢,官方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將突破3億,并且大部分是有錢、有閑又會使用互聯網的新老人群體,注重健康生活方式和養生,他們將會是未來旅游業一個重要的客群。
另外,鐘暉表示,隨著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激發,古田、瑞金、井岡山等紅色旅游目的地熱度一直很高,紅色旅游產品將成為一大熱點;最后是新購物旅行趨勢,將全球休閑度假包括購物的需求釋放在國內,也是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環節之一。
而以往有著豐富旅行經驗的出境游游客回流到國內游市場,正在倒逼國內旅游度假市場供給升級。十一黃金周期間,途牛和驢媽媽平臺數據都顯示,精品小團和定制游的出游咨詢和訂單量均持續攀升。攜程的數據顯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自駕游、定制游等出游優勢被發掘,租車量同比去年增長50%,私家團同比增長100%。
國內游產品“既叫好又叫座”是挑戰
國內消費需求越來越多元,旅游企業必須隨機應變。崔莉指出,受疫情影響,出境游轉換為國內游的趨勢將持續,這就對國內游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深度體驗和品質出行已成趨勢。馬禹濤表示,這些趨勢的變化將長久地影響游客,進而為產業鏈帶來深遠影響。比如在需求端,自由行的滲透率會大幅提升;在供給側,除機票酒店等標品之外,圍繞露營、房車、自駕的商品會越來越多,市場會越來越專業化、細分化和個性化。
據透露,馬蜂窩旅游正在深耕自駕、房車露營領域,將與產業鏈進行更深度的合作,未來將推出自營旅行產品。窮游網現已與國內多個目的地和文旅企業達成合作,如在甘肅省助力舉辦第三屆夏河香浪節,挖掘非遺節日深度體驗,作為海南草莓音樂節的文旅合作伙伴,推出“音樂節+旅行”的特色產品等。
但圍繞后疫情時代的新需求和新變化,旅游企業想要“玩轉國內”也并非易事,越來越多的企業擠入賽道,國內游市場的競爭正在進一步加劇。鐘暉表示,怎么讓這些國內深度主題游產品“既叫好又叫座”才是最大的挑戰。過于小眾深度的產品雖然叫好,但客群太小就不叫座;鄉村旅游、老年人旅游等高頻剛需的方向,更有機會做出既叫好又叫座的產品。
周鳴岐指出,出境消費需求的回流讓一些高品質、高價格的小包團和定制游有了機會,但對于大型旅行社這樣“跑量”的企業來說,小而美的產品很難大量出團,規模有限;其次,小眾高端團對旅游企業的要求大幅提高,服務更加細分化,需要企業對團隊服務能力、產品資源對接、推廣渠道以及運作模式都進行優化調整。所以說,小眾團的利潤雖然高,但需要的代價也更大,能不能做好對于旅游企業來說會是一大挑戰。(王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