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孟莊鋪村,交通不便,產業單一,極大地制約著村民增收致富。“現如今,我們村環境好、產業多、文化濃,大家也跟著受益。”談起村里的變化,村民們笑得合不攏嘴。近年來,賈莊鎮孟莊鋪村把鄉村振興與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文化旅游相結合,對村內7條大街、6條小巷進行了硬化,還安裝了40盞路燈。先后建成52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帶動就業300余人。同時,以“孟子文化”為核心,建設了孟子書院,使賈莊鎮“孟莊鋪樣板”在齊魯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演繹鄉村華麗蛻變
7條大街、6條小巷全部硬化 安裝了40盞路燈
走在孟莊鋪村的大街小巷,映入眼簾的是一派嶄新的景象。平坦寬敞的柏油馬路,嶄新整齊的太陽能路燈,臨河邊新建的公園,充滿文化氣息的休閑廣場……這個從前臟亂差的村莊,如今搖身一變,躋身省級美麗鄉村樣板村行列。
誰都不曾想到這是一個“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市定貧困村。
“現在村莊里主干街道全部進行綠化,7條大街、6條小巷也進行了硬化,還安裝了40盞路燈。”孟莊鋪村村支部書記孟慶恩告訴記者,民房外立面統一粉刷之后,整體建筑風格古樸典雅,很多村民都感覺仿佛換了“新家”。
鄉村換了新裝,村民也露出了笑臉。“原來村里亂扔亂放現象不少見,現在每天都有流動的垃圾回收車定點來村里收集,馬路上都是干干凈凈、敞敞亮亮的。”孟慶恩說,鄉村面貌的改變讓村民感受到生活更加舒適與愜意。
經過一年多的整治,孟莊鋪村莊實現了華麗蛻變,不僅村容村貌有了提檔升級,還促進了產業、文化、旅游、經濟的發展,先后獲得省級美麗鄉村樣板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旅游特色村、市級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建成5200平方米扶貧車間 帶動就業300余人
孟莊鋪村位于商河縣賈莊鎮駐地,緊挨濟樂高速商河出口。交通的便利也助推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2017年,孟莊鋪村先建起了1200平方米扶貧車間“試試水”,沒想到剛建完,就有企業找上門。2018年,二期的4000平方米扶貧車間也很快迎來了主人。“一年算下來,光租金就有20多萬元。”孟慶恩喜笑顏開。
今年2月份,中耕無紡布有限公司入駐了扶貧車間,從事口罩加工。車間內,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生產流水線上的幾十名工人有條不紊地給剪片后的口罩打耳線。
據負責人侯立勝稱,自從入駐后,訂單源源不斷,一天能生產五六十萬只口罩,產品遠銷法國、美國、喀麥隆等國家。
自今年三月份以來,孟莊鋪村村民王吉花決定放棄在外打工,專心在口罩加工車間干起來,一個月收入四千元左右。“跟在外頭打工也差不多,但是這里離家很近,照顧老人和孩子比較方便。”之前,她一年到頭見不到家里人幾面,現在感到很滿足。
扶貧車間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讓孟莊鋪及周邊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在車間里上班最多的時候有300人左右,80%以上的村民都來自附近村。”侯立勝說。
構建文旅新地標
孟子書院10月1期間開院納客3萬多人
除去孟莊鋪村的容貌蛻變和產業發展,村里濃厚的文化旅游氛圍也讓記者驚嘆。隨處可見的《孟子》語錄、每家每戶張貼的家風家訓、寫著標語的文化墻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位村民。
孟莊鋪,因商河孟氏始遷祖孟彥準子孫始居于此而得名。孟彥準是亞圣孟子第五十九代大宗戶次孫。孟莊鋪村孟氏家族,數百年來恪守祖訓、耕讀為業,善養浩然正氣,孟子文化傳承至今。
“前些日子我們剛拿到第一版的孟氏家譜,上面都有詳細記載,這都是有依據可尋的。”孟慶恩邊翻看著邊說。
今年9月份,孟莊鋪村充滿儒家文化氣息的孟子書院正式開院。
這座古樸典雅、錯落有致的長方形建筑群,內設有亞圣殿、啟圣殿、五代祠、展陳室、習儒館等功能室,主要用于儒家禮祀和教育活動。
談起孟子書院建設初衷,孟慶恩直言:“想讓村里的老人和小孩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繼承和發揚孟子文化。”孟慶恩還告訴記者,附近3所小學、1所中學在孟子書院進行過拜師禮、成人禮,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練習圍棋、古琴。
10月1期間,孟子書院更是受到市民游客的青睞。據介紹,國慶7天接待旅客達3萬多人。“為了更好地發展鄉村旅游,目前還在修建一處拓展訓練中心,讓文化振興更具活力。”孟慶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