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江大河2》正在熱映,劇中“小雷家”的滄桑巨變正在其原型所在的江蘇各地不斷上演著。
泰州市姜堰區三水街道小楊村黨總支書記衛正曄兩個月前剛剛從姜堰經濟開發區經發局調任而來,他目睹著小楊村的變化——40年前,這里水路不暢,是“沒人愿意嫁進來”的偏僻水鄉。5年前,這里孕育出以小楊家庭農場服務聯盟為代表“兩個主體”培育的“姜堰模式”,被譽為“代表著中國農業未來發展方向”。而現在,通過村企合作,走農文旅融合新路的小楊村年人均收入已達3.29萬元。
歲末年初,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跟隨“文旅江蘇幫扶致富路”大型融媒體采風團走進泰州姜堰、鹽城建湖、宿遷泗洪等地,這樣的變化俯拾皆是。
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建設,是在地方黨委、政府領導下,多部門協同推進的一項系統工程。記者采擷蘇中、蘇北的幾個鄉村旅游樣本,管中窺豹,探尋農文旅融合的有效路徑。
舊房改造+規范籪蟹市場,
村企合作解“運營難題”
整齊的田間道路、聯排的枕河人家,走進位于小楊村東北部“小楊人家”的南入口,一股濃郁的田野風光便撲面而來。
走過裝飾一新的小楊狀元廣場和由鄉賢捐贈的“狀元文化長廊”,眼前便是一家名為“燕窩”的民宿。這棟兩層高的民宿外立面為灰墻黛瓦的水鄉風格,并在裝飾中植入竹子等當地鄉土化材料,做得返璞歸真,室內則非?,F代化,有9個頗為時尚、雅致的房間,還有棋牌室。
“我們把村民閑置的老房子租賃下來,整體包裝、裝修、運營,目前已經改造了7棟。像‘燕窩’則是村集體財產,是我們去年改建完成的首個民宿,一間民宿平時280元一晚,整棟整租整晚2000元,平時還可以用來開會,周末基本都訂滿?!碧┲菔袖诤G洲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策劃部經理王薇介紹說。
搞鄉村旅游,誰來運營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而小楊村,正是村企合作實現雙贏的典型?!靶钊思摇笔枪救腭v小楊村之后搞的二期工程,在原張家舍、羅家舍的位置上,對村居進行開發,建筑外墻統一貼上青磚,與道路同一色系,形成完整的水鄉風格,最終計劃打造20余間民宿,并建設里下河民俗文化館,以民宿和民俗留住“鄉愁”。
鄉村旅游的熱點,一是住,一是吃。小楊人家往南,是幾年前便已運營的一期工程“溱湖蟹村”。這里并非自然村,而是一個以籪蟹為主題的旅居康養度假片區。
記者在養殖基地看到,將竹枝或葦稈編成柵欄直立置入水中,截斷魚和蟹的去路,這就是籪,翻過籪的蟹,會落在兩端的篾簍之中。捕撈、挑揀、捆扎、拆解、繪畫……游客可以體驗到一只籪蟹的獨特文化。
走進游客中心,蟹黃油、蟹黃包、香辣蟹等產品琳瑯滿目?!拔覀冞B籪蟹禮包的包裝都是自主設計的,采用EPP材料,是兒童可食用級別的?!倍Y品部負責人王秀華告訴記者,加工品約占公司年營業額的一半。
“2015年,我們規劃了蟹市,幫助村里把原本零散無序的蟹戶集中起來,當年銷售就實現了翻番。去年螃蟹季,光順豐運費3個月就達1680萬元?!蓖蹀苯榻B,溱湖蟹村還對外經營研學旅行基地、鄉村音樂餐廳、房車露營地、溱湖十八灶等業態,每年接待游客達15萬人次,現已實現籪蟹及深加工產品產值每年達3億元,文旅項目總營收每年達3000萬元。
為村民增收帶來的好處同樣可見。村民單金山,過去從事農業工作,自旅游區建成以來,承包園區土地上半年種植草莓,下半年從事籪蟹銷售,年收入從5萬元激增至30萬元。
王薇介紹,公司在改造村民舊有房屋時,會按照100元每平方米的價格進行租賃,每戶平均增加房屋租金達2萬元每年,年底還會根據民宿收入給予一定的年終分紅。一二期項目還為近200名周邊村民提供多元化就業崗位?!坝谢罡傻臅r候我們就會過來,旺季時做得好的話一天可以拿到500多塊呢。”一名當地綁蟹工笑道。
“通過村企合作,夯實籪蟹養殖與銷售一產、創新發展文創商品二產、推進康養旅游度假三產,將全面推動小楊村三產融合?!毙l正曄說。
景區引流+IP挖掘+農莊配套,
做強“一站式”休閑模式
高大綿密的蘆葦、縱橫交錯的河道,日暮時分,記者乘坐游船,但見夕陽的余暉漸隱……這里是位于鹽城市建湖縣西南部的九龍口景區,“原生態”的環境讓人仿佛置身《小兵張嘎》的電影里。
“九龍口景區因九條河流從四面八方天然匯聚在此,從空中俯瞰就像‘九龍戲珠’而得名,是我國現存最為完好的澙湖型原生態濕地……”隨船的導游介紹說。數分鐘后,游船停靠在九龍口中心的一座小島。登上小島中央的觀光樓,縱目遠眺,“九龍戲珠”的場景盡收眼底。
蘇北地區自然條件優渥,這樣的“寶藏”景區不在少數,究竟該如何將自然風光有效變現、帶動周邊村民一同致富?
“我們堅持‘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為本?!本琵埧诙燃賲^黨工委書記謝超云表示,當地廣袤的蘆蕩濕地、獨特的澙湖遺址、神奇的龍珠小島、古樸的漁村民居……這些不可再生、難以再造的原生態資源是當地發展生態經濟、升級觀光產業的基礎和底色。
產業聯動至關重要。對傳統旅游產業而言,依靠旅游觀光、住宿、飲食來帶動消費,對經濟增長有一定的拉動作用。但,立足本土自然資源深度挖掘,通過創意設計提升產品文化意蘊,增強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以“IP”賦能鄉村旅游,延伸農文旅相融合的產業鏈條,才是度假區的發展趨勢。
淮劇和雜技正是建湖最有名氣的兩張“名片”。記者發現,在當地不少農莊、飯店里,吃晚飯前都有雜技和淮劇演員表演,已成地方特色。而當地正在九龍口沙莊村打造淮劇藝術小鎮,力爭實現“村在劇中”。
“到蘆葦蕩里感受一次自然風光,去淮劇小鎮聽一首古典戲曲,在溫泉度假酒店泡一次溫泉,未來的九龍口度假區留給游客的,將是集文化、旅游、看戲為一體的一站式深度旅游體驗。”謝超云坦言,很多地方都提出“農旅融合、文旅興城”,但只有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皆有我特”差別化發展之路,才能真正引來人流。為此,九龍口旅游度假區瞄準“原生態、慢生活、深體驗”的定位,啟動生態觀光、文旅體驗、休閑康養等八大板塊,打造旅游產品體系。
龍頭景區引流,周邊轄村配套也要跟上。以度假區所轄的收成村為例,村里整理土地資源1500畝,發展稻蝦輪作、藕蝦共作等現代高效農業,規劃實施采摘園、鄉村民宿等配套農旅項目。
2019年,九龍口景區客流量為100萬人。2020年受疫情影響,接待人數有所下降。但景區也借機“練內功”,改善項目數量少、互動性低的問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跋M?025年,景區八大項目規劃建設完畢,吸引更多游客走進建湖,助推村集體和農民實現‘雙增收’?!敝x超云說。
能人回鄉+村辦企業,
旅游扶貧與市場化并行
蘇北的泗洪,尤其是農村地區,一直是江蘇相對貧困的地區。不過,由于這里緊鄰洪澤湖,擁有75萬畝大濕地,境內河湖縱橫、水網密布,是江蘇的“綠心”,自然資源卓越,文旅開發的潛力巨大。
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將文旅幫扶和鄉村旅游有機結合,著力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實現村民持續穩定致富是地方發展的共識。然而,進行文旅資源開發和品牌打造相結合,實現文旅扶貧卻并不容易。
泗洪縣界集鎮杜墩村因病致貧的低保戶韓成香已經年逾70了,兒子身體不好,一直是村里的低保戶。幾年前,她來到谷虹錦生態園工作,幫忙刷鍋、看門、打雜,吃住在這里,每個月領2500元工資,如今已經實現脫貧。
谷虹錦生態園正是當地重點發展的文旅產業項目。園區負責人裴永宏是地道的杜墩村人,退休后承包下這塊原本種植桃樹的土地。
記者來生態園那天天氣寒冷,這里人氣寥寥。裴永宏坦言,生態園名氣還不大,冬天人更是比較少,但3-10月游客還挺多的,有桃花、梨花、茉莉花等不同的花景,游客還能到園區采摘水果,多的時候周末會有1000多人前來觀光旅游,多是周邊縣區自駕過來的。
谷虹錦生態園長期雇傭當地勞務人員110余人,直接吸納低收入農戶20余人就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鎮里一邊幫著生態園爭取政策,一邊不遺余力地宣傳,還在旅游淡季把黨建等活動拉到這里來搞。但界集鎮副鎮長劉婷婷明白,拉動經濟、旅游扶貧不能僅靠“能人返鄉”的熱情,“應該用旅游的眼光來發現鄉村的環境魅力,對田園風光等產業型景觀資源進行梳理,通過本土資源的充分挖掘帶動鄉村旅游的發展。”
思路有了,最大的問題,還是引不進資本。像裴永宏承包的土地只有數百畝,后來旁邊一塊地經營不善,到期后他就接手了,再后來在政府建議下,他又把毗鄰的一塊未開發土地也承包了,從而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農文旅融合是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消費需求的關注熱點?!苯缂傊x咀村第一書記何晨輝,是省文旅廳派駐當地的幫扶干部,他認為,可以將景區創建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機結合,通過推進萬企聯萬村進程,營造營商環境,充分發揮村現有建設用地10畝的資源,引進企業投資,創辦村辦企業。村集體靠出租地、提供水電等保障收益,有條件村居和村民可入股參與土地經營,分配收益,帶動有勞動能力村民就業。
眼下,越來越多的村莊變景區、民房變客房、農產品變旅游商品。采訪中基層一線已形成共識:只有集中力量、多措并舉,讓面向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與鄉村旅游業發展并重,公共服務產品與市場化文旅產業并行,才能繪就出一幅既讓游客滿意的“山水圖”,又能提升本地村民幸福指數的“致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