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關于做好新型職業農民職稱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在前期試點工作基礎上,面向全省全面推開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制度。通知明確,新型職業農民職稱分為初級職稱、中級職稱、高級職稱(分為副高級和正高級),并將正高級和副高級職稱評審權限全面下放至設區的市,探索建立新型職業農民高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對業績顯著、貢獻突出的新型職業農民可“一步到位”直評高級職稱。
職稱是專業技術人員學術和技術水平的標志,代表著一個人的學識水平和工作能力。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是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創新,不僅是對獲評的個人農業技能水平的認可,也標志著農民步入了由身份到職業的變革。自2018年山東試點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職稱制度以來,各試點市“跳出”面向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價體系,圍繞職業農民職稱“怎么評”“誰來評”“評什么”“如何用”進行了有益探索。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224名新型職業農民通過評審取得職稱,其中高級41人、中級626人、初級1557人,有效激勵了“田秀才”“土專家”脫穎而出,帶動技藝傳承、產業發展、群眾致富,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鄉村振興,人才是基石。做好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能為鄉村振興選拔培養一批懂市場、會經營、善開拓的“田秀才”“土專家”,是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制度創新。這種做法具有較強引領作用,推動吸引更多“新農人”熱愛農業、投身農業、服務農業,成長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提供一支主力軍。在前期試點取得寶貴經驗基礎上,山東這次在全省全面推開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必將更加廣泛地為推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發揮積極作用。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各地市要按照通知要求,結合實際抓好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落實,真正讓好政策產生好效果。要“不拘一格選人才”,堅持能力、業績導向,重點考察技術水平、經濟社會效益和示范帶動作用,還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將申報人員的品行放在推薦評價首位。要加強宣傳引導,動員更多符合標準的人員參與,鼓舞“土專家”“田秀才”提升申報熱情、真正脫穎而出,增強農村基層組織活力和人才凝聚力。再者,評是基礎、用是關鍵,對于評上職稱的農民,不能船到碼頭車到站,而要進行及時跟蹤和動態管理,通過日常培訓和產業項目發展帶動抓好實戰鍛煉和充實提升,鼓勵支持取得職稱的新型職業農民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給新型職業農民評職稱,不僅體現了對農民群體和農業專業技術的尊重和認可,更是從長遠發展著眼為農村儲備人才。要扎實做好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讓更多“田秀才”“土專家”站上“職稱高地”,讓鄉村成為吸引人才的磁場,為更多鄉土人才建設山東提供干事創業的熱土,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更多澎湃動能,為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文/藺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