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遺產“活”起來,文旅好前景——山東“十三五”時期扎實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 新發展格局,山東廣大文旅工作者愈發認識到,“文化大省”的既有資源若保護不好或者缺乏有效轉化平臺,文化旅游的融合只能停留于淺層次?!笆濉睍r期,山東立足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強化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大力弘揚革命精神,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豐富了載體。伴隨游客數量的增多和旅游業態的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迎來重要契機。齊魯大地一批兼具文化內涵、時代表達的重點文旅項目陸續開工運營,為找尋“孔孟之鄉”好故事的民眾提供了窗口。
延續文脈重保護
近日,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的一組數據引人關注:截至2021年元旦,山東各類博物館達603家,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711處,位居全國前列;全省A級旅游景區發展到1200余家,2019年接待國內外游客9.4億人次。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得益于文化遺產的系統科學保護,“好客山東”的品牌吸引力在“十三五”時期顯著增強。
山東是公認的文化大省,千百年來深厚的文化積淀,留下數量可觀的不可移動文物和非遺項目,也為做好新時代文旅融合工作提出不可回避的課題。近年來,山東堅持“保護第一”理念,著力在延續文脈上下功夫。
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例,山東對文化遺產進行嚴格管控保護,將黃河、大運河、齊長城沿線納入檢查和整治重點,持續開展文物法人違法案件專項整治行動;不斷加大黃河流域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力度,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建設快速推進,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世界儒學中心影響力不斷擴大;制定2020年大運河非遺保護行動計劃,開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相關工作;指導齊長城沿線有關地市做好相關點段遺址保護方案、保護修繕工程方案的編制工作,實施大運河文物本體保護修繕、展示利用工程;爭取國家專項保護經費1745萬元,以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為原則,對齊長城博山風門道關、兩平段和淄川城子段等進行修繕。
“十三五”期間,山東先后以省政府名義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完成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全省文物資源進一步厘清。文物考古成果豐碩,完成考古調查、勘探工作637項,調查線路近6400公里,考古勘探面積0.7億平方米,考古發掘面積25.7萬平方米。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成效顯著,在國家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中,山東共有93個縣(市、區)入選。非遺保護工作扎實推進,連續舉辦3屆中國非遺博覽會。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順利通過文化和旅游部驗收,成為首批公布的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
紅色基因傳承進行時
1月12日,山東省革命文物調查工作總結會在濟南舉行。此前一年多時間里,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與16地市文化和旅游局聯動,進行了1949年以來規模最大的革命文物實地摸底調查。
作為革命老區,山東有豐富的文物遺存。據統計,全省目前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約240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2處,可移動革命文物全省共計94091件,其中珍貴文物3162件/套。
“十三五”期間,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意見》,成為指導山東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行動指南;開展全省革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全省革命文物資源底數和保存狀況;制定《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在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法治化建設方面走在了前列;積極爭取在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增設革命文物處,濟南、臨沂、濰坊等市文化和旅游局成立革命文物保護專門機構,有力推進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展示工作。
過去5年,山東利用國家和省級財政資金1.13億元,開展108項革命舊址、紀念地保護和館藏珍貴革命文物修復項目,保護展示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深入推進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建設,目前全省列入統計的223家革命博物館、紀念館中,102家為近5年新建,全面拓展展示傳播平臺。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還指導各地打通革命文化進基層的路徑,臨沂市紅色堡壘村(鎮)、昌邑紅色村史館等的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先后建成紅色旅游景區百余個,其中A級景區49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4個。2016年至2019年,山東紅色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超過3億人次,年均增幅9.8%,實現了傳承紅色基因和助推扶貧富民雙促進。
此外,通過實施示范引領戰略,山東開展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評選工作,推介了一批保護利用典型。依托重要節點開展集中宣傳推廣活動,“十三五”期間,山東共舉辦紅色主題展覽500余個,弘揚革命文化的同時,有力滿足了群眾觀展需求。
擴大優質產品服務供給
近些年,文化和旅游消費愈發呈現個性化、多樣化和品質化特點,游客不再片面追求“白天看山觀廟、晚上賓館睡覺”的觀光旅游,更傾向于文化體驗和心靈洗禮。相比之下,文旅優質產品與服務供給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日益突出?!笆濉睍r期,山東創新理念做好“文化遺產+”文章,側重以旅游業為媒介,講好山東的老故事、譜寫新篇章。
過去5年,山東著力為文旅融合發展搭建平臺,高水平舉辦2020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暨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創新舉辦國際孔子文化節、“一十百千萬”文旅嘉年華等活動,彰顯山東文旅融合特色;強化文旅融合發展的產業支撐,大力實施“文化+”“旅游+”,積極發展文化遺產旅游、紅色旅游、研學旅游、旅游演藝等文化旅游業態,推動創建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積極培育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
山東注重發揮大項目、大景區、大企業的引領作用,促進文旅產業規?;?、高端化、精品化發展,涌現出尼山圣境、東方影都、齊河博物館群等一批文化旅游精品。越來越多的各級各類博物館、遺址公園成為研學旅游的重要陣地;多數旅游小鎮成為當地非遺保護傳承的重點場所和民俗游、非遺游的重點目的地;《金聲玉振》《神游傳奇》等一大批旅游演藝品牌產生較大影響。
“文化需求是旅游活動的重要動因,文化資源是旅游發展的核心資源,文化的生產、傳播和消費與旅游活動密切相關;旅游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動力,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鄙綎|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磊說,山東2021年起將搶抓“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重大機遇,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為主線,堅定不移保護各類文化遺產,進一步積累和發揮文化創意產業、精品旅游產業發展新優勢。
(駐山東記者 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