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城市建設是積極培育壯大文化和旅游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費質量和水平、推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公布了第一批15個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60個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名單。這張“國字號”名片含金量很高,一經公布,廣受關注。
此前發布的《關于開展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示范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支出占消費支出比例超過6%,旅游收入增速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試點城市人均文化娛樂支出增速、旅游收入增速位居所在省份前列”。入選試點城市要主動作為,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示范經驗,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不斷增長。
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城市示范、試點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全局性工程。要做好跨行業、跨部門協同,注重旅游、文化與創意、時尚、科技等融合發展,設計多樣化、層次性強的產品體系;從資源、市場、政策、業態、營銷、品牌、管理、服務等多方面謀篇布局,多管齊下、多措并舉,通過能效聚集形成示范效應。文化和旅游部門要主動壓實責任、做好統籌,既要服務好外地游客,做到“請得來、留得住”,提升城市人氣指數和活躍度,也要深挖當地居民需求潛力、增強消費信心,打通阻礙文化和旅游消費的堵點、斷點,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城市示范、試點工作,重在突出優勢、體現特色。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沒有統一的模式和方法,應充分考慮當地發展水平、城市規模、群體結構、資源稟賦等因素,精準發力,形成特色鮮明的消費模式。從第一批示范城市與試點城市的評選來看,尤其強調因地制宜、改革創新、特色發展。這一發展思路能破解原有文化、旅游產品同質化的問題,也鼓勵各地結合自身文化和旅游資源優勢和消費基礎,探索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的各具特色、有借鑒意義的方法。要培育和壯大一大批高質量文化和旅游市場主體,進一步豐富高品質文化和旅游內容;要把握好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升級的節奏,抓緊推動落實文化和旅游消費,鼓勵發展與自駕游、休閑度假相適應的服務,積極拓展文化消費廣度和深度。目前,示范、試點城市已積累了諸多成功經驗。例如,成都市依托騰訊王者榮耀IP、TGA騰訊電競運動會等平臺流量優勢,構建新文創產業生態;蘇州從供需兩端著手,打造文化和旅游消費新“夜”態品牌IP——“姑蘇八點半”等。
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城市示范、試點工作,必須與數字化轉型緊密結合。受疫情影響,數字文化和旅游消費成為新的熱點和趨勢,云娛樂、云直播、云看展等新業態異軍突起,以數字內容為核心的數字文化和旅游產業逆市上揚。要充分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通過聚焦數據共享、數據融合、數據賦能,多管齊下打通供需兩端,助推文化和旅游消費優質化和高質量發展。要積極引導文化和旅游企業加大數字技術的應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基于高清、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等技術的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消費內容;豐富數字電影、數字閱讀、網絡動漫、網絡表演、數字藝術展等智能家庭文化和旅游產品。要把數字技術作為打破文旅邊界、促進融合的核心力量,靈活運用短視頻等數字新媒體平臺開展營銷;以優秀IP賦能文化和旅游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依托線上電商推廣文化和旅游創意品牌,鼓勵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體驗式智慧商圈,挖掘新型消費需求;同時,要強化數字文旅成果評價,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中發揮文化和旅游作用。
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城市示范、試點工作,必須夯實體制機制保障基礎。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如何處理好防疫與發展關系,把握好尺度,協調好總量與結構配比,需要更為細致、穩妥的方案。要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支撐體系建設,發揮政府與市場的協同作用,從供給側、需求側兩端,積極構建政策保障體系、產品和服務供給體系、市場準入和服務體系,促進文化和旅游從政府管理到行業發展融合;同時,要設計好包含社會效益、經濟目標、創新示范等方面指標體系,做好考核評估等工作,建立有進有出、有先有后的評價機制,設定行業發展標準,建立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文化和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方案和計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