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人留心”的各項舉措不應只是權宜之計,還應該成為我們轉換工作思路,推動行業發展的良好契機。如何既減少人員聚集、加強個人防護,又能讓大家度過一個歡樂的、有年味的節日,除了考驗我們的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還有旅游產品設計的智慧
春運臨近,面對嚴峻復雜的冬季疫情防控形勢,近一段時間,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國家衛健委和眾多省份紛紛發聲,倡導大家在工作地過年。有些省份要求機關干部帶頭留下,有的省份通過發放留崗紅包、景區免門票、錯峰放假等鼓勵措施,誠意挽留大家“就地過年”。
春節之于中國人意義非凡,回老家過年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在外游子最大的情感歸宿和企盼。所以,為了讓大家割舍這份親情,踏踏實實留在工作地,各地可謂“真金白銀”“真心實意”。不過,“留人留心”的各項舉措不應只是權宜之計,還應該成為我們轉換工作思路,推動行業發展的良好契機。
首先,豐富產品、創新推廣方式是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需要。一方面,設計更多短途游、近郊游、自駕游、家庭游、小團游產品,不只是為了吸引人們“就地過年”,更是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不斷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更好滿足人民旅游需求的具體表現。今年的全國文化和旅游廳局長會議指出,要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產品、旅游線路,開發體驗性、互動性強的旅游項目。眼前的春節假期,正好檢驗一下我們落實這一工作思路和要求的成效如何。可以說,如何既減少人員聚集、加強個人防護,又能讓大家度過一個歡樂的、有年味的節日,除了考驗我們的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還有旅游產品設計的智慧。
另一方面,各地應該創造條件,鼓勵“就地過年”的外地人帶家人“云旅游”,這也是推介當地旅游資源的好時機。疫情發生以來,各地不斷豐富旅游產品的數字化展示方式和服務手段,“云旅游”已經成為重要的營銷方式。春節期間,可以通過舉辦短視頻大賽、圖片攝影大賽,錄制有工作生活場景的報平安視頻等形式,讓外地人將工作地的秀美風光、民俗風情展現給家人,在做到精準推廣、有效傳播的同時,也為春暖花開之時家人在工作地團聚同游打下良好基礎。
其次,線上文化產品要增強互動,鼓勵家人通過在線觀看文藝展播作品等方式團聚。如今,通過微信視頻與家人聯系溝通已成為生活日常,節日發個祝福視頻也屢見不鮮。但是,春節更需要儀式感,簡單的視頻聊天、說幾句拜年話,難解無法歸家游子的思鄉思親之情。今年春節,“就地過年”的人們可以線上參與“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歡樂過大年·邁向新征程”——我們的小康生活2021年全國“村晚”等活動,通過屏幕感受家鄉年俗,一解思鄉之情;還可以和家人一起云看戲、云觀影、云觀展甚至是云上共同創作文學作品、舉辦家庭K歌大賽等,真正拉近與家人的心理距離。在此過程中,各地及相關部門應鼓勵指導當地企業豐富文化產品供給,并通過整合社群應用平臺和互動直播平臺功能等方式,讓一家人在云上“同框”、同打卡、同評論,讓家人的歡笑實時呈現,提升大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全國文化和旅游廳局長會議明確,要推進“智慧+”、數字文化等重大戰略,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演出演播并舉。線上文化產品日益豐富已是共識,但如何提高文化產品特別是演播產品的技術含量、互動質量,還需要開闊思路、創新舉措。畢竟,我們不想只能和家人在云上的彈幕區團聚。
再次,為留大家“就地過年”所作的承諾要及時兌現,為推動錯峰出游、真正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做出實質性探索。在各地的鼓勵措施中,不少地方提出錯峰休假、彈性休假,但眾所周知,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在逐步完善帶薪休假制度,可由于各種原因,真正落實起來依然困難重重。就目前形勢而言,不少企業在盡量減小疫情影響,努力復工復產,值此關鍵時刻,能否兌現休假承諾,既檢驗各地誠信建設、誠信經營水平,也是推進完善帶薪休假制度的有利契機。
如果說員工對于平時舍棄年休假尚可無奈接受,那么以放棄與家人團圓為代價換來的假期,大家必定更為看重和珍惜。各企事業單位應該制定休假計劃,合理安排工作,讓口頭倡議變成可變現的“承諾書”,實現帶薪休假制度落實的有效突破,真正落實全國文化和旅游廳局長會議做出的“推動完善靈活休假、帶薪休假等制度”部署要求。
隨著春節的日益臨近,誠意挽留“就地過年”的舉措會越來越多,希望各地可以站在為人民提供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游產品、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高度謀深計遠,在新春伊始為今后的工作“開好頭、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