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市長陳吉寧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出,將打造更多精品民宿。記者從北京市文旅局了解到,北京市將探索具有時代特征、首都特色、京郊特點的鄉村民宿發展模式,推出民宿的“首善標準”,打造民宿的“北京樣本”,塑造民宿的“首都形象”。
北京鄉村民宿數量有待進一步增加
記者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獲悉,截至目前,北京市有鄉村民宿699家。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冬在2020年全市鄉村精品民宿發展推進會上發表講話。他介紹,北京市699家鄉村民宿僅占民俗旅游戶(6042家)的11%。陳冬坦言,這難以滿足北京市居民旺盛的高品質休閑度假需求,進一步改造升級的空間很大。
陳冬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旅游消費需求卻持續旺盛,體現了極大的發展空間,以精致化設施、精細化服務、精神化體驗、精美化環境為特征的精品民宿日益受到市場熱捧。
他認為,目前鄉村民宿的發展與一二三產業融合還不夠,缺少深度融合整合開發,有文化底蘊、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項目還不夠多。此外,管理服務水平也有待提升。
鄉村民宿將打造區域品牌和文化IP
鄉村民宿應該如何發展?陳冬認為,今后的鄉村民宿不再是一個獨立的產品品牌,更多地將形成一個區域品牌,將塑造若干個具有獨特辨識力的鄉村民宿集群,這將更好地推動精品民宿高質量發展。鄉村民宿的發展將實現城市與農村的結合,傳統生活與現代生活的結合,帶動全產業鏈發展。
北京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IP資源,比如北京獨有的胡同文化、大院文化、老北京人生活等,都為鄉村民宿注入新的資源。
陳冬表示,產業融合和個性服務將成為民宿發展新路徑。他解釋說,民宿產業要避免同質化和單一化,堅持走多元化融合發展道路,推行“一宿一品”的差異化發展策略。通過民宿+節慶、民宿+農耕、民宿+親子、民宿+戶外運動等多種方式,實現業態創新。通過民宿+動漫、民宿+藝術、民宿+實體書店等方式,實現產業融合,打造精品。在此基礎上,突出便利化、個性化的服務供給也將成為鄉村民宿發展趨勢。
此外,民宿運營管理也將逐步走向科技化、智能化。很多民宿已經將智能家居全方位引入民宿運營,在安全管理上的人臉識別、刷臉入住也將成為放心消費的必備功能。
引導民宿經營向資源匱乏地區轉移
陳冬表示,各區在發展鄉村民宿過程中,要把民宿發展放在經濟社會建設發展總體布局中考量。在空間布局上要做到分布合理,做好景點景區、交通干線、城區周邊等傳統熱點地區規劃,有效盤活存量資源,引導民宿經營向資源匱乏地區或傳統產業外遷區域轉移,向特色古村、偏遠鄉村、貧困農村轉移。(吳婷婷)